国立中央大学于清末在南京创校,名称及沿革曾数度变更,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后,校名定为国立中央大学(1928.5.16~1949.8.8)。“国立中央大学”是民国时期中国最重要的高等学府,也是中华民国国立大学中系科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源于1902年开始筹建的三江师范学堂,1905年更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后停办。1914年,在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原址筹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年开学。1921年,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各专修科组建国立东南大学,1923年南京高师全部并入。1927年,国立东南大学等江苏省9所专科以上学校合并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江苏大学,同年定名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西迁重庆,1946年还址南京。1946年11月1日,复员后的中央大学开学上课。1949年南京解放后,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77] 。
1952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纠正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布局不合理,办学小而全,系科庞杂,师资不足等弊端,使高等教育能够适应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需要,为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合格人才,从1951年起到1953年底,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统一部署,参照苏联高校设置的模式,对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有计划、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调整的办法是全国一盘棋,由中央和各大区统一考虑高等学校的布局与系科设置;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76] 。
华东的院系调整以上海、南京两市为重点。根据《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设置方案》,南京区在调整后共设8所院校,除华东药学院(即今日之中国药科大学)外,其余7校中,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农学院等校是以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的有关院系为主体组建的,华东航空工业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和南京林学院等3校,则分别由南京大学的航空工程系、水利系和森林系与金陵大学森林系以及其他学校的相关学科合并组建。原南大、金大两校的档案资料,除即须应用者加以适当划分外,原则上均由南京大学保管[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