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成语指通过眉毛与眼神的微妙动作传递情感,尤其适用于男女之间含蓄的情感交流[1] 。其核心功能在于以非语言方式表达爱意或情愫,具有东方文化中特有的婉约特质。
最早见于元代王实甫所著《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只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中心日夜藏之。”此句通过崔莺莺与张生的互动,生动刻画了古典文学中男女主角的含蓄爱恋,成为成语的定型化表达[1] 。
从语言结构分析,“眉眼”为主语,表示动作发出者;“传情”为谓语,构成主谓式成语。在句子中多承担谓语成分,如“两人眉眼传情”,亦可作宾语,如“擅长眉眼传情”。
“眉眼传情”与“眉目传情”长期并存使用[1] 。清代文献显示二者混用现象显著,如《红楼梦》第六十四回使用“眉目传情”,而《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则采用“眉眼传情”。现代汉语词典通常将二者列为近义词。
古典文学:清代李宝嘉在《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中描写:“面孔虽然生得肥胖,却是眉眼传情,异常流动。”此例通过神态描写凸显人物性格特征。
戏曲文本:《西厢记》原句“眉眼传情未了时”成为后世引用该成语的典范[1]。
近现代用例:《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因而乘机百般撩拨,眉目传情”,体现异形词在实际语用中的灵活性。
作为中国古代情感表达的典型范式,该成语折射出东方文化中“含蓄为美”的审美取向。其通过局部身体语言(眉眼)传递整体情感的方式,与西方直白的情感表达形成鲜明对比。在语言学层面,此类成语的存在印证了汉语词汇系统中同义异形现象的普遍性[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