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由"奇珍"与"异宝"两个偏正结构复合而成,"奇"表稀奇罕见,"异"指特殊非常。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四》首现原型表述,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确立四字定型结构。据《旧唐书·张柬之传》记载,唐代已有"奇珍异宝进贡岁时不阙"的官方用语[1] 。
作为联合式成语,其语法特性包含:
作主语:如"奇珍异宝价值连城"
作定语:如"展览奇珍异宝的博物馆"
作宾语:如"收藏奇珍异宝"现代汉语常见于文化遗产报道,如"故宫博物院保存诸多奇珍异宝"的表述[1]。
明代《醒世恒言》卷四十将'奇珍异宝'与'良金美玉'并称,喻指怀才之士。清代《镜花缘》第六回用'奇珍异宝,摆列无数'描绘神仙洞府场景[1] 。现代文献中,该成语用于比喻珍贵资料,如启功诗评提及"珊瑚网"收罗奇珍异宝的隐喻[2] 。
语义关联体系包含:
近义词:
和璧隋珠:特指和氏璧与隋侯珠两大传世珍宝
吉光片羽:喻指残存的艺术珍品[1]
无价之宝:强调无法估量的价值
反义词:
跨语言对译包含法语"trésor rare"与英语"rare treasure",均保持核心语义的对应性。日文惯用译法为"珍奇な宝物",韩文作"희귀한 보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