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原名泽心寺,自唐朝起称金山寺。宋天禧年间,因皇帝梦游金山寺,又赐名龙游寺。至清朝,康熙皇帝登临金山时,见江天一色,故亲笔赐名“江天禅寺”,江天寺名沿袭至今。虽然金山寺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都统称其为金山寺。[1]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时期,建造的具体年份已经无从查起,一说为晋明帝时,一说为晋元帝时。[28] 该寺在长江孤岛上依山而建,时名“泽心寺”。[5] [19]
魏晋南朝,梁武帝崇信佛教,于天监四年(505年)二月十五日亲自在泽心寺依仪修设水陆法会,用以超度水陆一切鬼魂,普济众生,创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之始。[20]
唐大中年间时,高僧裴头陀,即法海和尚来到泽心寺,看到殿宇倾颓,杂草丛生,于是在佛前燃指一截,发愿修复古刹。一日,裴头陀在江边挖土得金若干镒(yì),即将黄金上交当时润州刺史李锜,李锜又将此事上奏唐宣宗。唐宣宗感动之余,下令将黄金赐予法海用于修复殿宇,并敕令泽心寺更名为“金山寺”。[10]
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晚年深信“天书符瑞之说”的宋真宗赵恒于梦中游至金山,后亲书“龙游山”三字于山门。天禧五年(1021年),宋真宗又派内侍江德明给钱三百万,修复寺宇,装饰佛像,并赐下“龙游禅寺”四字。[10]
宋仁宗赵祯即位后,龙游寺僧人上书请复旧名,获准山名依旧,寺名仍为龙游。宋庆历年间,寺遭火灾,佛殿僧舍化为灰烬。住持瑞新募捐重建殿宇,再塑金身。但殿宇还未建完,瑞新因积劳成疾已逝。后怀贤任主寺席,继续修复工作,被修复完善的寺院殿宇规模胜过往昔。[21]
宋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禅宗第十七代、云门宗第五世佛印禅师自庐山归宗寺来到龙游寺任住持。[5] [21] 宋元丰七八年间(1084年~1085年),一位海商在金山设水陆法会。法会由佛印亲自主持,极为壮观,此寺遂以“金山水陆”驰名。[20]
宋政和年间(1114年),宋徽宗赵佶下诏,改佛刹龙游寺为道观神霄玉清宫,去除荐慈塔顶改为郁罗霄台。宋建炎年间,由于金兵不时南犯,而镇江为兵家必争之地,故龙游寺屡遭战火,殿宇破落,香火萧条。直至宋孝宗题诗,建文奎阁,焦山僧人蕴衷来到金山,辛勤募捐重修殿宇,才使宝刹再度重光、慧灯复明。[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