鰤鱼是鲹形目鯵科的一种中型海鱼,显著特征为黑色眼眶和贯穿头尾的一条黄色纵带。具有典型的“鱼状”体型,体形细长,横向扁平。它的腹部有银色鳞片,背部有蓝绿色的鳞片。侧线上无鳞片。上颌骨后背成角状。胸鳍几乎与腹鳍等长。臀鳍有2个棘刺;软条17~20条。第1背鳍有5~6个棘刺,第2背鳍有1个棘刺,30~34个软鳍。鰤鱼的寿命为7岁,在野生鰤鱼当中最大尺寸可达96厘米,体重达到13公斤。人工养殖鰤鱼大最尺寸可达到150厘米和40公斤。
鰤鱼平时主要栖息于深海。鰤鱼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16‰~34‰,最宜范围为20‰~25‰。鰤鱼对高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强,对低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差,当盐度低于16‰时,就会死亡。水温范围在20摄氏度~30摄氏度时,鱼生长很快,但水温低于15摄氏度时,则停止生长,当水温低于10摄氏度时,鱼便会死亡。
鰤鱼自春季至夏季由南向北洄游,自秋季至冬季由北往南回游。产卵期在东海区为2—3月,在日本的九州和四国岛周围海域为3—5月。卵浮性,直径1.15—1.44毫米,刚孵出的仔鱼全长3.5毫米,大量出现在水温19—21℃和氯度为1.91%—1.93%的水域中。仔鱼一般随着黑潮及其支流向北漂流,并集中在海洋锋区,常附着在随波逐流的海藻上。当鰤鱼长至15厘米时,离开漂流的海藻,营自由游泳生活。4厘米以下的鰤鱼主要摄食哲水蚤之类的桡足类及甲壳动物,随着生长,开始摄食幼鱼和其他小鱼类。长至15厘米,则以沙丁鱼、鲭、乌贼等为食。鰤鱼的寿命为7岁,最大个体为96厘米,体重13公斤。[5] 鰤鱼
鰤鱼是一种回游鱼,两岁以下只是短距离洄游,但在第三年成为成鱼后,便开始长距离的洄游。鱼群在秋冬时候,从北海道南下产卵,共分成两支队伍,一支从太平洋沿岸南下,另一支沿着日本海沿岸往东海洄游。第二支所经过的日本海秋冬环境十分恶劣、经常波涛汹涌、电闪雷鸣,受到惊吓的鱼儿会吃下足够食物,然后不再进食,潜至深海洄游。这一支鰤鱼因常常与海浪搏斗,肉质紧实,同时为了抵御寒冷,鱼身上积累了相当厚的脂肪。因此与第一路南下的鰤鱼相比,第二路鰤鱼的品质非常高,肉质异常甜美,脂膏丰腴,含油量非常大。在此时便被称作“寒鰤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