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源建县始于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时名安化县,自华亭县析置。1950年9月,以其为泾河发源地而改今名。
公元前3000年左右,轩辕定九区,置雍州。今泾源县属古卢国地雍州。[1]
春秋,为乌氏戎居地。战国、秦朝,属北地郡乌氏县。 泾源县风光
汉朝,武帝时属安定郡乌氏县。
西晋,属雍州安定郡都卢县。东晋,属雍州陇东郡泾阳县。
隋朝,以泾河南北分属安定郡华亭县。
宋朝,设安化县,属渭州(今平凉)。
金朝,大定七年(1167年),改安化县为化平县,属平凉府。
元朝,废化平县,并归华亭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平凉府。
明朝,属陕西布政使司平凉府。
清朝,袭明制,同治十年(1871年)划平凉、固原、华亭、隆德四州县地,迁徙当地土著汉民,安插陕甘回民起义9480余名回民于此,置化平直隶厅,属平庆泾固化道。
民国二年(1913年),改化平直隶厅为化平县,恢复了900多年前的县名,属甘肃省泾源道,后归陇东专区。1949年8月,泾源县解放。
1950年5月,改化平县为泾源县,属平凉专区。
1953年,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改为泾源回族自治区。
1955年5月,又改称泾源回族自治县。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泾源划归宁夏,归属固原专区,更名为泾源县。
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泾源县属固原地区。现属固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