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真正认识臭氧是在150多年以前,德国先贝因(Schanbein)博士首次提出在水电解及火花放电中产生的臭味,同在自然界闪电后产生的气味相同,先贝因博士认为其气味难闻,由此将其命名为臭氧。臭氧层由法国科学家法布里于20世纪初发现。1930年英国地球物理学家卡普曼提出,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由氧原子同氧分子,在有第三种中性分子参与下进行三体碰撞时产生。60公里以上的高空,太阳紫外线强,氧分子大量离解,三体碰撞机会减少,臭氧含量极少。5公里以下低空,紫外线大大减弱,氧原子很少,难以形成臭氧。在20~25公里高度范围内,既有足够的氧原子,又有足够的氧分子,最有利于三体碰撞,形成的臭氧每年约有500亿吨。[1]

大气中的臭氧分布图

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气中,我们称之为臭氧层。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出来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当大气中(含有21%)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的不稳定性极强,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如与氢(H2)反应生成水(H2O),与碳(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同样的,与氧分子(O2)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O3)。臭氧形成后,由于其比重大于氧气,会逐渐的向臭氧层的底层降落,在降落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上升),臭氧不稳定性愈趋明显,再受到长波紫外线的照射,再度还原为氧。臭氧层就是保持了这种氧气与臭氧相互转换的动态平衡。[2] 百科x混知:图解臭氧层

地球大气层中臭氧总量有较明显的时空变化:赤道附近最低,纬度60°附近最高;任一地区在春季最大,秋季最小;在一天内臭氧含量通常是夜间高于白天;在亚洲中纬度地带,当西伯利亚气团侵入时,臭氧总量明显增加,而赤道气团来临时,其总量减小。[3]

太阳的紫外线大概有近1%部分可达地面。尤其是在大气污染较轻的森林、山间、海岸周围的紫外线较多,存在比较丰富的臭氧 。

刚刚查询:臭氧层 Wampanoags Civilization 运输队 老龄化 儿童银行卡 神州大地 太平糕 ʷΰ500׸ 安徽财经大学合肥研究院 责任田 李杜诗学与民族文化论稿 检测车 候补委员 传导性 比比皆是 苦瓜牛肉春季下火菜 异抗坏血酸钠 阿克苏教育学院 Ӣ˵ 恩施州 ̩�� 弗莱迪 流氓罪 返老还童 A.E.H.Love 新民主主义 管理界 死去活来 电缸 十分复杂 桑拿浴 爱新觉罗·胤礼 多形式 久负盛名 苯乙烯 ú 宽胫夜蛾 压根儿 cosplay 黭Ժ 五线谱 还只有 Finotti 正当权益 王国平 只因为 夜颂 ɡɯ 调查团 清高宗 阿育王像 新高度 雁语者 愈来愈 四季如春 dispersedsubstance 纽约市 工商联 小型斗牛梗 不刊之论 胡志明市 党素珍 消化液 Գ 蜀山之昆仑掌教 随机数 伊庭树 武王伐纣 三门峡市 草创时期 资格考试 帕尔贴 米洛甲 奥斯邦82冷镀锌 ɣ 开关站 支座负筋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消耗时间:0.059秒 内存2.4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