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英语单词,antipsychotic具有双重词性:
形容词:描述与治疗精神病相关的特性,如"antipsychotic agents"(抗精神病药物)[2][8]
名词:直接指代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药物,尤其用于精神分裂症[5][7]其发音在英美语境中略有差异,但重音均落在第三个音节[3][4]。
根据药理作用可分为两大类别:
典型抗精神病药(classical antipsychotic):以氯丙嗪为代表,主要通过多巴胺受体阻滞发挥作用[6]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typical antipsychotics):包括利培酮等,对5-HT受体具有更高选择性[2][4]临床使用需结合患者症状特点,如第二代药物(非典型类)在代谢影响方面风险较高[4][9]。
该词由前缀"anti-"(对抗)与"psychotic"(精神病的)组合形成,最早见于1950年代中期的医学文献[9] 。同义词包括major tranquilizer(强镇静剂)、neuroleptic drug(神经阻滞剂)等[4] [8] ,在医学文献中常与antidepressant(抗抑郁药)、hypnotic(催眠药)等术语并列使用[9] 。
研究显示(截至2024年):
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代谢紊乱等副作用[2][4]
与心脏猝死风险存在关联,老年患者需谨慎使用[4][9]
不当推广和过度处方问题在2010年代引发医疗争议,涉及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Risperdal)和喹硫平(Seroquel)临床指南建议定期监测电解质平衡及体温调节功能,特别是长期用药患者[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