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标普指数采用世界领先的指数编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市场及行业代表性,其成分股具有稳定的基本面和高度的流动性,十分适合用于投资组合的业绩比较基准,已成为业内多只基金产品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的业绩基准。
中信标普指数的设计目标是代表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机会,并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投资中国市场的基准和标的。中信标普指数遵循标准普尔指数一致的基本编制方法,即指数委员会负责维护指数,并挑选市值最大、最具流动性的股票为样本。遵循相同的基本方法有效地保证中信标普指数系列指数在全球范围内的可比性。
中信标普300指数和中信标普50指数是双方共同开发的首批指数。中信标普300指数按照自由流通市值加权,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选择中国A股市场中规模大、流动性强和基本因素良好的30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股。中信标普300指数是基准指数,用于描述市场的总体走势。中信标普50指数样本股是中信标普300指数样本中规模最大、最具流动性的50家大盘蓝筹公司。中信标普50指数是可投资指数,可用作指数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的投资标的。
中信标普指数采用自由流通市值派氏加权法计算,并按自由流通市值调整,计算自由流通市值的方法是从流通A股股本中扣除战略投资者(包括政府、政府机构、其他公司或关联股东)所持流通A股股份。
中信标普50指数的基期是2004年2月27日,基值1000点;中信标普300指数的基期是1999年12月30日,基值1000点。中信和标准普尔将每日公布总收益指数(即股息再投资)数据。
中信标普指数的调整周期为半年,即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一个交易日调整,正式调整前10日公布指数调整决定。同时,指数委员会每个季度更新指数的备选样本集合。
由于新股发行、公司收购兼并等行为,中信标普指数委员会可以根据市场变动情况决定临时调整指数样本。对于首次公开发行(IPO)的股票,一般原则是等到指数定期调整时,指数委员会再根据市值规模、公司基本因素和预期的交易量决定是否纳入指数。但是,对于市值排名在指数样本前10名的IPO将尽快被纳入指数。
在每个行业挑选样本时,指数委员会以市值作为基本的选择标准,其次是股票的流动性,但指数委员会将严格分析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收益和利润状况欠稳健的公司将不予考虑进入指数。每股收益(EPS)、净资产收益率(ROE)以及负债率是重点考察的财务指标。中信标普指数委员会根据人均持股数量、股东性质和股票价格的长期走势等公开信息综合判断某个股票是否属于价被操纵的庄股。
中信标普指数将由中信标普指数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五位中信证券和标准普尔的代表成员组成,负责制定指数编制规则和决定指数的成份股。在符合指数编制原则的情况下,委员会履行管理指数的职责,独立决定剔除或新增任何指数的样本公司。委员会的决定将严格保密。在咨询委员会的意见后,指数编制方法会按照建议持续进行检讨,并可不时做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