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上沿袭的习惯名称。关西通常指本州以京都、大阪、神户为中心的近畿地方。参见“关西地方”。
在日本,关原是由北面伊吹山,西面笹尾山、天满山,西南方向的松尾山,东南方向的南宫山所围成的东西四公里、南北两公里的盆地。是连接西北方向的北海道、东南方向的伊势的要道,是野战的绝好场地。
其实关原是广义的,可以说沿伊吹山地、关原、铃鹿山地,上野盆地、笠置山地一直到纪伊山地一线划分的。以东为关东,以西为关西。 这就是一般的关东、关西的划分了。
“关东”和“关西”的说法是日本人常用的分辨地区的一种表达方式,可是进一步思考的话,只能说这种说法提及的地区范围是十分暧昧的。这种说法明确显示的概念是“关东”和“关西”中的“关”字所表示的分界线。“关”是指“关卡”,具体地说在东西日本之间对来往行人进行检查的关卡有三处:东海道铃鹿(Suzuka,三重县)、北陆道不破(Fuwa,岐阜县)和东山道爱发(Arachi,福井县)。三处关卡以东叫“关东”,以西叫“关西”。据说这种说法始于十二世纪。后来,不知何时划分东西的标志又将这三处关卡改为以京都、大津(滋贺县)之间的逢坂(Osaka)关卡为基准了。
但是,从过去一直以京都为中心的日本历史来看,关卡是为保卫都城而设的,所以把京都一侧叫作“关内”,把外侧叫作“关外”似乎更为合适。原来并没有“关西”的说法,京都一带被称为“畿内”,因为“畿”就是“都”的意思。再扩大范围,那一片地区就称为“近畿”。这个名称沿袭到今天。进入镰仓时代以后,掌权者离开了京都,人们开始有了京都在西边的意识,于是“关西”的说法应运而生。
如上所述,关于“关东”和“关西”的分界,虽然资料很少,但是有可以进行说明的根据。不过,只是单纯地这样考虑问题的话,那么就会认为“关西”就是指西日本,“关东”是指东日本。可是实际上绝大多数日本人并不这样想。
行政区划的“关东”是指东京都、神奈川县、埼玉县、千叶县、茨城县、群马县、栃木县、共为一都六县。行政区划把以京都、大阪为中心的地区称为“近畿”,包括大阪府、京都府、滋贺县、奈良县、和歌山县、兵库县,共为两府四县(有时把三重县也包括在内,为两府五县)。至于“关西”的含义,则难以设定如此明确的范围。 不过,作为一个区域的名称,“关西”比“近畿”用得更多。例如:大阪口音、京都口音、奈良口音、和歌山口音等彼此还有不同之处,可是作为同一个系统的方言,都被称为“关西口音”。与此相对的是,没有“关东口音”的说法。此外,在对住在东京一带的人和住在大阪一带的人的性格和气质等进行比较时,人们常用“关西人”这个词,但是基本上不用“关东人”这个词,而是说“东京人”。
从两地居民的自我意识来看也很有意思。近畿区域的两府四县居民通常自称为“关西人”;而关东区域的一都六县的居民基本上不自称为“关东人”。
最后,谈谈可称为“缓冲地带”的“微妙”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