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杆岛东面和南面是南中国海,由于该岛的东面和南面再没有其它海岛,直至太平洋,该岛的地理位置对中国来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太平洋的国际航道就从该岛旁边经过。对于香港,该岛可称之为香港的门户,我们知道香港的物质90%是靠海运的,所有出入香港的船只均通过担杆岛旁边经过,该岛是香港名副其实的咽喉,美国军舰出入香港时,舰上的飞机和其它设施,在岛上可看得非常清楚。五、六十年代,该岛是万山要塞区(万虎要塞区)第一守备区。是南中国的战略门户。 担杆岛卫星地图
担杆岛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让人感觉不到有任何污染。绿绿的青山、蓝天白云与深蓝色的大海交相辉映是担杆岛永远的风景。岛共分三个部分:担杆头、担杆中、担杆尾。岛上是珠海自然保护区,岛上有名贵植物罗汉松,有国家保护动物猕猴山甲、娃娃鱼及各种蛇类。
岛上有很多遗弃的部分旧营房,和军事坑道,营房和坑道的墙上,依稀可见类似“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等毛主席语录和最高指示,这些标语往往把你带回那个逝去的年代。要说岛上有什么特产的话,除了上述这些,就是海边的“将军帽”、“紫菜”了,但已很少了。在岛上你不用担心缺水,岩石缝渗出的流水,是绝对的矿泉水,十分干净卫生,并有营养,用手捧起来就可以喝,延年益寿。
担杆岛因7座山峰连成一线,既窄且长,形似扁担,因形似“扁担”而得名,一条长15公里的公路贯穿东西,主峰为樟木湾顶,海拔322米。地质为花岗岩结构,岛中有大小石洞9个,地表为黄沙粘土,露岩甚多,低矮的茅草和灌木交杂生长,间有少量松,相思树等。东北至西南走向,地势中部高,两端低。岛上有港湾码头,有供水、供油等设施,并有公路通往各主要港湾,全长11.5公里。每周有定期班船来往香洲、唐家。担杆水道是大型船只通往香港、广州、汕头间的必经航道。据当地群众反映,200年前已有人居住。岛上有担头、担中、担尾三个居民点,其中担尾已无人居住。现有居民200户,701人,耕地120亩,机动渔船10条,设有小学3所、幼儿园1所、火力发电站3座,有水产站、粮站、供销社、邮电所、卫生等。担杆岛猕猴保护区位于东经114 °07'~ 114°19',北纬21°58'~22°04'岛西南部有野生猕猴,1978年划为广东省濒危动物保护区。
担杆岛
担杆镇政府就设在外伶仃岛,下辖担杆头村、庙湾村、外伶仃村。岛上居民以捕鱼卖往香港赚钱为生,八十年代前,岛上居民可以说过着富足的生活。九十年代后,由于海洋污染加剧,鱼类资源逐渐减少,捕鱼维生显出前所未有的危机,很多年轻人都前往香洲就业, 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依然有部分年轻人返回海岛,主要从事刺网作业维生。居民主要居住在担杆头:石头建的房子(大部分是平房和两层楼房)、门前晒些鱼干且散发出海鲜特有的气味、一位阿婆拿个一个小塑料板凳坐在门口眼望着远方,似乎在期待什么,这就是担杆岛居民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