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厂由于客观事实不可能与大型发电厂在同等起跑线上“竞价上网”的。热电厂装机容量受热负荷大小、性质等制约,机组规模要比火电厂的主力机组小很多。热电厂由于既发电又供热,锅炉容量大于同规模火电厂。热电厂必须比一般火电厂多增设锅炉容量以备用,水处理量也大。热电厂必须靠近热负荷中心,往往又是人口密集区的城镇中心,其用水、征地、拆迁、环保要求等均大大高于同容量火电厂,同时还建热力管网。
在发电的同时,还利用汽轮机的抽汽或排汽为用户供热的火电厂。一般发电厂都采用凝汽式机组,只生产电能向用户供电。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用热则由特设的工业锅炉及采暖锅炉房单独供应。这种能量生产方式称为热、电分产。在热电厂中则采用供热式机组,除了供应电能以外,同时还利用作过功(即发了电)的汽轮机抽汽或排汽来满足生产和生活上所需热量。这种能量生产方式称为热电联产。图1所示为采用背压式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热力系统;图2所示为采用抽汽式供热机组的热电厂的热力系统。这种电厂中只有抽汽供热部分才是热电联产,而凝汽发电部分则不是。可见抽汽式供热机组实质上是背压式供热机组和凝汽式发电机组的组合。
从能源利用效果考虑,热电分产对能源使用很不合理。一方面热功转换过程(凝汽式机组发电)必然产生低品位热能损失(汽机排汽在冷源中放热,另一方面让高品位热能锅炉提供的蒸汽热量)贬值地用于低品位供热。在热电联产中燃料化学能则转变为高位热能先用来发电(高品位热能),然后使用做过功的低品位热能向用户供热,这符合按质用能和综合用能的原则。所以热电厂的特点是,一次能源利用得比较合理,做到按质供能,梯级用能,能尽其用,使地区的整个能量供应系统节约了能源。 热电厂
供热方式有分散供热和集中供热两大类。在用户处就地分散供热,因供热规模限制,只能采用低参数热效率不高的小型锅炉(热效率为50%左右)。然而由热电厂供热则形成地区集中供热。由于供热规模大,可以采用高参数高效率的大型锅炉(热效率为85%以上),从而使能源利用效益得到较大的提高,节省了燃料。 热电厂
在环境污染方面,由于热电厂集中供热而使用煤量减少。排污量也减少,城区内运煤除灰的麻烦也减少[1] 了,而且大容量锅炉备有高效除尘器设备和高烟囱,使环境污染程度大为降低。
热电厂的热经济指标比凝汽式电厂和供热锅炉房要复杂得多。前者同时生产形式不同、质量不等的两种产品──热能和电能;而后者分别只生产单一产品。所以反映热电厂的热经济性除了用总的热经济指标以外,还必须有生产热、电两种产品的分项指标。
①总热效率:热电厂的能量输出和输入的比值。它反映热电厂中燃料有效利用程度在数量上的关系,因而是一个数量指标。 共8张 热电厂
②热化发电率:供热机组热化发电量与热化供热量的比值。它反映热、电联产的质量指标。
③发电方面的热经济指标:热电厂发电量与发电分担总热耗分额的比值,它可以表示为发电热效率、发电热耗率及发电煤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