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人是陈施仁的笔名,取其原名之半而成,他于1922年2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安仁县。安仁县城地处罗霄山脉的浅山区,向东行百余公里便是井冈山。儿时,东方人家的后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的参天巨松,那里是喜鹊、八哥的常栖之地。秋天,遍地五颜六色的松针和松子,引来了许多孩子们的争抢。松油是东方人母亲织布和他夜读时不可缺少之物。年幼的东方人常常在夜间点着松明到田埂和池塘边抓鱼。活泼可爱的白条鱼、鲥鱼、鲶鱼,还有从泥中钻出来寻食的泥鳅,被他手中的松明照得一动不动。他常常从抓到的鱼中选出一些用来饲养和描绘。
6岁时,东方人不幸丧父,作为长子,他亲眼目睹了母亲持家的辛苦,故从小体谅长上之意,重孝廉之心。因家境贫困,未能致书以观。8岁时东方人白天帮母亲干活,晚上到夜校读书,13岁时开始到私塾读经卷,他益慕圣贤之道,憾无硕师名教,后幸遇山西画家谢海涛,即拜以为师。1940年,政府禁办私塾,遂转到安仁县私立全能小学继续读书。1941年他考入耒阳广湘中学,一年后因学校发生火灾,教室和校舍一夜间被烧光。此时,传闻江西的生活费和学费比湖南低,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东方人每天肩担行李,脚穿草鞋,步行数百里到江西永新丰田章贡中学读插班生。在母亲的辛苦抚育下,通过不懈的自学,东方人学会了美术字、画地图等谋生技巧,同时也熟读了古代经卷和诗歌。
东方人自幼颖异、勤学,身边的一草一木、水中的游鱼、天空的飞鸟是他儿童时代学习绘画时最好的题材和伴侣。家乡清秀明媚的自然山水、身边随处可见的各种游鱼使他对艺术的热情逐日加深。童年时代的爱好,成为了伴随他终生酸甜苦乐的源泉,也造就了中国现代绘画史上一位终生将鱼为其艺术创作题材的画家。
新中国成立前夕,经朋友介绍东方人来到上海愚园路西安中学做美术教员。不久,怀着更多地了解海鱼的愿望,他来到了海滨城市青岛,在商品检验局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青岛生活期间,每到傍晚时分,东方人总是来到海边,在栈桥旁等待着渔民们满载而归的船只。在海滨城市青岛,他看到了儿时从未寓目的各种海鱼:金灿灿的黄鱼、乌油油的青鱼、银亮耀眼的刀鱼、晶莹灰褐色的鮶鱼、扁圆形的鲽鱼、细长的鲥鱼、背插三鳍的鳕鱼、嘴大牙尖的鮟鱇鱼,应有尽有。东方人很快与许多渔民结为好友,每当捕捉到新奇的鱼时,他们总是先拿给他看。东方人便把鱼借回,通宵达旦地画写生,为了不影响渔民们卖鱼,次日必还,不敢逾约。短短的两年时间,他了解和掌握了各种海鱼的姿态和习性,完成了儿时就梦想的《百鱼图谱》中的部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