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同志1921年出生于山西省交城县一个制革工人家庭。学生时代,他就关心国家前途命运。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毅然投身抗日运动,1938年6月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交城抗日游击队,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华国锋同志先后担任交城县牺盟会秘书,县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兼分区农民部部长,中共交城县委宣传部部长兼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等职务。他深入煤矿工人和农民、妇女、儿童中发动群众,激发群众抗日热情。他带领精干的武工队到游击区、敌占区打击敌人,建立抗日政权。他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抗战,为发展壮大当地抗日武装力量和开展抗日工作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华国锋同志历任中共交城县委书记、吕梁区第八地委组织部副部长、阳曲县委书记、晋中区第一地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先后参加了汾孝战役、开栅保卫战、黄崖战斗、古交战斗等。他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精神,领导交城、阳曲等地的土地改革,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使群众踊跃参军支前,为解放古交、太原等城市提供了坚实后勤保障。华国锋同志为山西解放战争胜利和人民政权建立与巩固作出了突出贡献。
1949年初,华国锋同志随军南下,担任解放后第一任中共湖南省湘阴县委书记。他放手发动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迅速打开了局面,湘阴的支前、建政、剿匪、救灾、土改、生产等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他调到湘潭工作后,历任中共湘潭县委书记,中共湘潭地委副书记、专员公署专员,中共湘潭地委书记。他结合湘潭地区实际,领导开展湘潭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认真总结湘潭地区农业合作化经验,在1955年召开的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进行了介绍。1956年后,他先后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办公室主任、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部长,湖南省副省长,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湖南省副省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湖南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等职务。在湖南省领导岗位上,他为全省多方面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重视抓农业生产,特别是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持兴修了洞庭湖排涝、韶山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他支持袁隆平同志研究杂交水稻项目,对促进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实现我国水稻生产重大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注意抓工业生产、交通建设,领导了湘黔、枝柳铁路在湖南的会战等重点交通建设项目,使原本基础薄弱的湖南工业生产得到了较大发展,交通建设呈现出崭新面貌。他关注人民群众生活,努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满腔热情推广农村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制度,在他直接领导下,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取得重大成就。他善于做文化教育和统战工作,热心与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交朋友,注意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保护和发展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地方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