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层又叫生长层,是构成叠层石体的基本单元。它通常由暗层及亮层两部分组成,藻类生活状况及自然条件的周期变化形成叠层石的原生亮暗层理。 叠层石
叠层石的基本层形态有两种主要类型:①拱形基本层;②锥形基本层。
柱体形态主要受基本层形态的控制,同时受环境影响。根据柱体自上而下直径的变化,柱体形态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圆柱状或次圆柱状柱体,柱体直径自下而上无显著变化。 叠层石
二是杯状或茎块状柱体,柱体一般较短,基部很窄,向上很快不断地增宽。
研究叠层石的成因必须从研究现代叠层石入手。它们主要是层纹状叠层石,头状的柱叠层石,球状叠层石等。在温泉中还可发现蓝藻所形成的近乎锥状叠层石的构造。
现代叠层石主要生长于潮间带。生活于水下,但可露出水面。水体可以是正常海水、亦可以是咸化或淡化潟湖。
①蓝藻藻丛的生长发育; 叠层石
②有一定数量的细小沉积颗粒供蓝藻的胶鞘粘附;
③水底的底流不太强烈,水底物质的位置相对稳定;
④叠层石增长速度大于它的剥蚀速度;
⑤叠层石在生长过程中应迅速得到固结,否则就会垮塌,不能具备形态学特征。
古代叠层石主要保存于石灰岩、白云岩中。在燧石层、磷块岩、铁矿中,甚至砂岩中也可发现叠层石。
叠层石命名采用双名法。在分类级别上可使用独特的类(type)、亚类(subtype)、超群(supergroup)、群(group)、型(form)五级分类系统。 叠层石
Tungussia Semikhatov(通古斯叠层石)柱体呈块茎状或不规则假圆柱状,母柱体粗大,从母柱体上长出众多的子柱体(可以是5-10个子柱体)。子柱体可以是斜向生长,也可以横向生长。有时在横向或斜向生长的子柱体又长出向上生长的次一级子柱体、形成屈膝状。基本层为不规则拱形,可具环檐,局部具体壁。主要产出时代为13.5亿年前至5.7亿年前。
世界上最古老的叠层石发现于非洲南部的布拉瓦约白云岩(Bulawayo Dolomite)中。同位素年龄为28亿年左右,是层状—层柱状的叠层石。不分叉柱状叠层石开始出现于25-27亿年的地层中,以Conophyton类型为主。分叉的柱状叠层石繁盛于20亿年前到6.8亿年前,以后随着后生动物的繁荣而急剧衰落。中奥陶世以后,多为小型分叉叠层石,一般不形成大块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