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古镇历史悠久,距今一万多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的贝丘文化遗址在滇池东岸广为发现,螺峰村等6处有堆积如山的螺蛳贝壳。[8]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益州郡,辖24县,官渡为谷昌县所辖。[8]
唐武德元年(618年),废谷昌县,置益宁县。[8]
约南宋淳熙七年至南宋绍熙元年(1180~1190年),驻守鄯阐(昆明旧称)的高生世,常乘舟至蜗洞游览,传说因高生世的船停于该岸边,便把蜗洞命名为“官渡”。高氏似乎对官渡情有独钟,干脆把官渡划为自己直接管辖的治所,于窝洞置官渡县治,并修建了城池。官渡成为达官贵人修建行宫别墅,名流贤达光顾流连的宝地。“多少行人此来往,马蹄踏破五更霜”,“此地酒帘邀我醉,隔船笙鼓送我归”,古老的官渡沉浸在一片丝竹管弦之声中。[10][9]
元代至元十二年(1275年),官渡与昆明同时设县,后鄯阐府改善州,领昆明、官渡二县,废州后置中庆路,并官渡县入昆明县,为路治。官渡建孔子楼,这对官渡子弟读书习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9]
明清已成为商业、手工业非常发达的乡镇。到了清代,官渡古镇在今螺峰、秀英、西庄和尚义4个村子的范围内已形成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六寺七阁八庙”建筑群。壮观的建筑与自然风光相融合,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图,形成了官渡八景。[9] 共3张 官渡古镇
官渡古镇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主城东南,距市中心约10千米,地处滇池北岸、宝象河下游,处于昆明的南入口。面积约17平方千米。[2][1]
官渡古镇
官渡古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东北向西南成阶梯状倾斜,为城市近郊和沿湖平坝地区,属滇池断陷溶蚀盆地的一部分。平均海拔为1900~2000米,官渡古镇地处昆明的东南部,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在中国三大阶梯地势中,处于第二阶梯面上。晚古生代这里为滨海—浅海环境,该地址区域内沉积了上千米的石灰岩、白云岩,为形成本区地貌奠定了基础。经受后期地壳运动的抬升作用成为陆地,多期次遭受地下水、地表水沿岩石裂隙进行溶蚀,最后形成了组合类型多样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最早一期喀斯特地貌景观形成于2亿5千多万年前的早二叠世晚期,而最新一期还正在形成。其间经历了玄武岩和湖泊碎屑沉积的覆盖以及多次的抬升剥蚀。在独特的地质、气候、水文条件下,多期喀斯特地貌景观继承发展,相互叠置,层次分明。[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