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在外界条件(变形、冷凝、电解及热处理等)作用下,沿某些晶体位向的择优取向称作织构。按形成方式,主要有:通过液态金属冷凝形成的称“铸造织构”;通过塑性变形形成的称“形变织构”;在塑性变形后经退火形成的称“退火织构”。具有织构的金属材料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同一材料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形变织构,按照坯料或制品的外形,形变织构可分为丝织构和板织构。在拉伸(拉丝)、挤压和旋锻条件下形成的织构称为丝织构,这时晶体中晶粒有一个共同的晶向相互平行,并和棒材(线材)轴向一致。
板织构又称轧制织构。在轧制条件下形成的织构称为板织构。板织构不仅晶粒的晶向平行轧制时最大主变形方向(SLN方向),而且某一结晶学平面平行于板材表面。
具有冷变形织构的材料进行退火时,由于晶粒位向趋于一致,总有某些位向的晶块易于形核及长大,故形成具有织构的退火组织,称为退火织构又叫再结晶织构。具有退火织构组织的材料的金相组织观察为等轴的晶粒,但他们的取向又是一致的。[1]
类别 按变形方式不同,变形织构可分为拉丝织构、挤压织构、锻造织构和轧制织构等;按织构类型可分为丝织构(线织构)、面织构和板织构等。
多晶体金属在单向塑性变形(如拉拔,沿一个方向轧制)时,各晶粒在滑移的同时,其滑移系还发生朝外力方向的转动,当变形量很大时,经转动后的各个晶粒最终会趋于同一位向,于是产生了织构。这种由变形过程中产生的织构称为“变形织构”。
依加工方式的不同,变形织构可分为两类:
(1)丝织构,在拉拔时形成,其特征是各个晶粒的某一晶向与拉拔方向平行或接近于平行,如下图(a)所示。丝织构以与线轴平行的晶向<删>来表示,如冷拉铁丝为[110]织构,冷拉铜丝为[111]+[100]织构。
(2)板织构,在轧制时形成,其特征是各晶粒的某一晶向平行于轧制方向,某一晶面趋向于与轧制面平行,如下图(b)所示。板织构以与轧制面平行的晶面(hkl)和与轧制方向平行的晶向[uvw]来表示,记为(hkl)[uvw]。例如面心立方金属的板织构有两种,一种是(110)[112],称为黄铜型织构,另一种是(112)[111],称为铜型织构。 变形织构
应当指出,织构不是对晶粒形状的描述,而是表示多晶体金属中各晶粒取向大致趋于一致的晶体结构特征。完全理想的织构,其取向应当如同单晶。但实际多晶体金属的织构中,晶粒取向的集中程度往往不很高。[2]
金属中晶粒的位向一般是无规则排列的,所以宏观性能表现为各向同性。当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各晶粒的晶格位向会沿着变形方向发生转变。当变形量很大时(大于70%),各晶粒的位向将与外力方向趋于一致,晶粒趋向于整齐排列,称这种现象为择优取向,所形成的有序化结构称为变形织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