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感强
山东人出门在外靠老乡,无论走到天南地北,山东人见到山东人都有一种强烈的亲近感、信任感。这也是因为山东人与山东人之间有齐鲁文化作纽带。齐鲁文化是天南地北山东人共有的思想基础和文化认同。 寻找最美山东人
山东人继承“周孔遗风”,坚持“孔颜人格”,历朝历代名人名家辈出。所谓“周孔遗风”就是“知礼逊,习俗节俭,人多读书,士风彬彬,贤良宏博”。所谓“孔颜人格”,就是忠实厚道、豪爽豁达、勤俭朴实、吃苦耐劳、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等人格形象。
济南大明湖湖心有座亭子叫历下亭,唐朝时著名诗人杜甫与书法家北海太守李邕相聚于此,留下了一幅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据粗略统计,《二十四史》中涉及到的山东人有1000多位。
先圣左丘明,齐国姜尚,儒圣孔子,亚圣孟子,墨家墨子,军圣孙子,兵圣孙膑,五行邹衍,和圣柳下惠,巨匠鲁班,齐国管仲,齐桓公,鲁襄公,东方朔,医圣扁鹊,笔圣蒙恬(秦朝蒙阴人,大将,传说毛笔发明者),算圣刘洪(东汉蒙阴人,珠算创始人,天文历算学家),算盘徐盛,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农圣贾思勰,文学评论鼻祖刘勰,爱国词人辛弃疾、李清照,张养浩,短篇小说家蒲松龄等,汉高祖皇后吕雉是山东单县人,单县现今隶属菏泽市,高祖刘邦刘氏家族集中生活在山东和江苏苏北一代。后汉三国里的山东名人更是不少:诸葛亮兄弟一族---琅邪阳都县人(山东沂南县)蜀国大臣 宰相 辅政国师,诸葛瑾吴国大臣 大将军,诸葛恪吴国诸葛瑾长子 太守 大将军,太史慈---东莱黄人(山东龙口人)吴国武术奇才 大将军,刘表一家子---山阳高平人(山东鱼台东北)汉室正统 投向于曹操雄踞荆州,立学校、修礼乐武宣皇后卞氏,山东临沂人,曹操之妻,曹丕、曹植之母。程昱---东郡东阿人(山东阳谷县人水浒中 武松老乡) 至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名臣,于禁---泰山钜平(山东泰安)曹魏大将军,李典---山阳钜野人(山东金乡县人)曹魏大将军,孔融---鲁国(山东曲阜)曹魏名士名臣 建安七子之一都是齐鲁文化熏陶出来的杰出代表。
重视“忠孝两全”
《二十四孝》中“孝动天地”的24个故事有10个出自于山东:孝感动天的虞舜,啮指心痛的曾参,单衣顺母的闵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为亲负米的仲由(字子路,春秋鲁国人),鹿乳奉亲的剡子(春秋郯城人),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春秋楚人,隐居蒙山之阳),卖身葬父的董永(东汉高青人),行佣供母的江革(东汉临淄人),卧冰求鲤的王祥(晋代琅琊人),闻雷泣墓的王裒(魏晋昌乐人)。
山东人本性仁厚,对上讲忠诚,对朋友讲义气,对前辈讲孝敬。一旦他们认准了值得为之忠心耿耿的人或事,就会忠诚有加,不会有丝毫懈怠。忠君保国,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
从秦汉拓土开疆的将领蒙恬蒙毅家族,到汉朝吴起一句:犯我强汉天威者虽远必诛!更能体现山东人的豪情壮志与家国情怀。而汉代赤眉起义盘踞泰山地区又是一座汉代起义高峰。到王莽建立新朝又成了山东出的唯一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