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地理形势优越便利的国家,比喻国家地势处于有利的战略位置上,具体表现为"地势便利""带河山之险"等地理特征[1] [2] 。成语中的"形胜"强调自然地理与军事防御的关联性,体现中国古代对战略要地的认知体系。
《汉书》记载班固在《高帝纪下》中解析秦地优势:"秦,形胜之国也……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1]
《史记》补充司马迁在《高祖本纪》用"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险千里,持戟百万"突出其地理纵深与军事实力的关联性[2]
军事战略:用于分析历史战役中的地形利用
历史研究:阐释古代国家兴衰的地理因素
文学创作:作为环境描写的典故素材
与"形胜之地"的差异体现在:
范围侧重:前者指国家整体,后者侧重局部区域
使用场景:前者多用于历史论述,后者常见于战术分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