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2]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拾人牙慧”。[2]
南北朝时期,士大夫十分崇尚玄理,学者众多,形成玄学。殷浩就是其中的一个。殷浩喜好《老子》《周易》等。因殷浩曾经当过“中军”的官职,被人称为“殷中军”。就连镇西将军谢尚年轻时也久闻殷浩盛名而特意去拜访,殷浩说了几百句话,谈吐举止有风致,辞藻丰富多彩,使人震惊。据说谢尚全神贯注地聆听,听着听着便汗流满面。后来,殷浩被任命为“建武将军”,统领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的兵马,但殷浩没有军事经验,作战失败,被罢官,并流放到信安(今浙江省境内)。但是殷浩也没有说过半句怨言,神情坦然,依旧谈道咏诗,只是整天用手在空中写“咄咄怪事”四个大字。[3]
殷浩有个外甥,姓韩,名康伯,小时候聪明伶俐,善于谈吐,殷浩很喜欢他,曾称他有“出群之器”。但殷浩对他的要求十分严格。殷浩被流放时,康伯也随同前往。有一次,殷浩见韩康伯正在对别人大发言论,很好奇,就凑近仔细听。结果发现韩康伯所讲的内容,完全是抄袭自己的片言只语,套用自己说过的话,根本没有他个人的创见,却自鸣得意。殷浩很不高兴。后来他对朋友说:“康伯自以为得我真传,其实连我牙齿后面的污垢还没有得到,就自以为了不起了。”后人根据“康伯未得我牙后慧”提炼出成语“拾人牙慧”。[3]
康伯在他人面前夸夸其谈,虽然谈论当时会赢得他人的赞扬,但完全是抄袭他人的只言片语,并不是他个人的创见。成语告诉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味的抄袭不仅会受到他人的诟病,严重时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4][5]
成文用法
“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1]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6]
运用示例
清·吴雷发《说诗菅蒯》:“余凡诸立论,断不肯拾人牙慧。”[6]
清·许印芳《诗法萃编》:“人有佳语,即当阁笔,断不肯拾人牙慧。”[6]
作家·马识途《西游散记》:“过去称赞和介绍这幅名画的书籍文章,真可称汗牛充栋,堆起来可以埋葬幅名画了,何劳我来拾人牙慧,重加描绘呢。”[6]
作家·臧克家《陈毅同志与诗》:“我们要有自己的东西,不要捡人家的东西,拾人牙慧。中国诗,没有创造,就完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