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丁二烯的生产主要经历了不同时代的3 种方法。二战时主要采用乙醇法,1944 年以后改用石油气中的丁烷-丁烯馏分脱氢制取,1960 年以后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主要由乙烯副产抽提工艺提纯得到。脱氢法主要包括丁烷催化脱氢法、丁烯催化脱氢法以及丁烯氧化脱氢法。乙烯副产抽提法主要有乙腈(ACN) 法、二甲基甲酰胺( DMF) 法、N-甲基吡咯烷酮( NMP) 法。[3]
根据近代物理方法测定,1,3-丁二烯分子中C=C双键的键长是0.136nm,C-C单键的键长为0.148nm。它的双键比乙烯的C=C 双键(0.134nm)长,而它的单键却比乙烷的C-C单键(0.154nm)短。这说明1,3-丁二烯的单键和双键较特殊,键长趋于平均化。[12]
轨道杂化理论认为,1,3-丁二烯的碳原子都是以sp2杂化轨道相互重叠或与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3个C—Cσ键和6个C—H σ键,这些σ键都在同一平面上,键角接近120°。此外,每个碳原子剩下1个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其轴都与这个平面垂直。在σ键形成的同时,4个p轨道从侧面相互重叠,形成了包括4个碳原子的共轭体系。[12] 共轭效应使1,3-丁二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键长增加、碳碳单键键长缩短,单双键趋向于平均化。电子离域的结果,使化合物的能量降低,稳定性增加。[6]
1,3-丁二烯结构
1,3-丁二烯为具有微弱芳香气味的无色气体,易液化,[4] 熔点-108.9℃,沸点-4℃,凝固点-108℃,相对密度(水=1)0.62,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1.84,[2] 不溶于水,可溶于醇、醚、丙酮、苯等。[4]
1,3-丁二烯易燃,闪点-76℃,[2] 1,3-丁二烯属于不饱和烃,在性质上与一般的烯烃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在性质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特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