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现有消毒方法的杀菌效果与改进其不良性能,常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合物组成复方消毒剂及将物理、化学方法联用,以期获得协同杀菌效果。
1热力
热力能提高多种消毒剂的杀菌性能。Gorman等报道,10%氯己定(洗必泰)溶液在20℃下作用4h,不能杀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而在5℃下作用4h则可。马世璋等研制的便携式消毒器,将含0.5%苯扎澳钱(新洁尔灭)的速灭安消毒液加热至70℃以上作用5min,可将铝片上的细菌芽胞全部杀灭,使HsBAg转阴,加热至85℃作用30min,可使小型医疗器械达到无菌。
2紫外线
对消毒剂与紫外线的协同作用,有人将票证表面沾以含氯己定为主的消毒液,在紫外线票证消毒装置中照射85,对票证表面的细菌繁殖体与HsBAg即有良好的灭活作用。据报道,紫外线照射与75%乙醇或2%过氧化氢协同处理,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率高于单用紫外线照射者。辐照度值为1000μw/cm,的紫外线或3%过氧化氢溶液单独作用60min,不能将玻璃片表面HBsAg抗原性破坏,两者协同作用30min则可。以臭氧与紫外线协同作用60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在9.9%以上[1]。
3微波
据报道,水杨酸、山梨酸、苯甲酸、柠檬酸等,与微波均有协同杀菌作用。功率650W的微波与0.5%氯己定溶液协同作用5min,可使在聚丙烯塑料密封包装内的物品达到灭菌。功率450w的微波和0.2%苯扎溴铵协同作用5min,可杀灭细菌芽胞。微波杀菌具有其独特的优点。近年来微波的应用和研究不断得到扩大和深入,但由于时间较短,在微波消毒与灭菌的研究与应用中,不仅尚有未曾触及的方面,在已有的应用中也还有不少值得继续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例如,对金属器械的微波快速灭菌,特殊医疗器械灭菌专用设备,微波与其它理化因子的协同杀菌作用,微波消毒与灭菌设备场强均匀性,微波场温度的测量方法,指示微波消毒剂量的计量仪表以及微波杀菌机理的研究等。期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不仅使微波消毒与灭菌的应用研究取得更多的成果,并将有关成果尽快推向社会,取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
4抗生素
自从40年代,氯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相继问世以来,千百万的感染性疾病患者生命得以挽救,抗生素功不可没。但近年来注意到,抗生素还有杀菌以外的作用:①革兰氏阴性(G-)菌感染,抗生素治疗后引发内毒素的释放;②抗生素治疗对于炎性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③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远在1895年,世界上首次报告了汞剂治疗梅毒病(Syphilis)引发的JarischHerximer反应,治疗后病情突然恶化,甚至休克、死亡。其它药物治疗回归热及钩端螺旋体病也有同样反应。40年代中期,应用氯霉素冲击量(每次2g~3g)治疗伤寒病患者,可以引发过高热或休克,甚至死亡。现已明确,这是抗生素杀灭致病菌后引发内毒素释放的结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G-菌感染,引发内毒素释放量的多少,决定于抗生素与细菌胞壁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inbindingprotein,PBP)的亲合力。PBP是一种活性酶,作用于细菌胞壁的肽聚糖转肽酶(Peptideglycantranspeptidase)。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抑制这种酶的活性。不同种类抗生素对各种PBP的亲合力不同。PBP根据它的分子量可以分为3种类型及1个亚型:PBP1α,PBP1β,PBP2,PBP3。实验研究证明,抗生素与PBP1亲合,可以迅速杀灭细菌并使菌体溃解,释放的内毒素很少;抗生素与PBP2亲合,导致细菌丧失活力,并变形呈椭圆形,菌体溃解后,释放的内毒素较少;抗生素与PBP3亲合,使细菌的染色体发生不可逆性害,使菌体不能分裂,继续生长延长呈丝状,并在生长延长的进程中,不停息地释放内毒素。抗生素与PBP3亲合,释放的内毒素量最大。一种抗生素只能与一种PBP亲合,如头孢噻啶(Cephaloridin)与PBP1亲合,泰能(Imipenem)与PBP2亲合,氨曲南(Aztronem)、头孢噻肟(Ceftaxime)及复达欣(Ceftazidime)与PBP3亲合。有些抗生素与PBP的亲合力可因用药浓度增高而改变,如泰能、头孢噻肟、及复达欣在高浓度时与PBP1亲合,减少治疗后内毒素的释放量。此类抗生素不与PBP亲合,它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致染色体的不可逆性损害。用药后菌体不能分裂延长呈丝状,并在生长延长的进程中,不停息地释放内毒素。此类抗生素治疗G-菌感染,释放的内毒素量最多。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作用于细菌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使蛋白质变性,从细菌胞壁漏出后,菌体溃解死亡。此类抗生素治疗G-菌感染,引发的内毒素释放量较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