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P3动物实验室开工建设。
2003年10月,P3动物实验室竣工,成立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武汉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孙理华兼任实验动物中心主任。
2003年11月,P3动物实验室首次开展试验"人用抗SARS病毒灭活疫苗猕猴实验"。12月,首次获批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和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
2004年9月,实验动物中心P3动物实验室更名为武汉大学ABSL-Ⅲ实验室(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简称A3实验室)。11月,A3实验室获国家发展改革委1300万元"防治'非典'科技攻关项目专项资金"资助。
2005年7月,A3实验室成为全国首家获国家认可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10月,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更名为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学校二级单位,明确动物实验中心和A3实验室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2006年5月,A3实验室与日本东京结核病研究所签约首个国际合作课题。
2007年3月,A3实验室获国家卫生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证书"。
2009年3月,A3实验室获国际AAALAC认证。10月,A3实验室首次承担"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
2011年3月,A3实验室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二次认证。
2012年3月,A3实验室再次获得AAALAC"完全认证"。4月,A3实验室再次获得卫生部颁发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证书》。
2012年7月16日,A3实验室通过国家科技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审查。
2013年8月,武汉大学A3实验室被Aeras列为其学术科研机构重要国际合作伙伴。
2015年4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红良教授受聘为中心/A3实验室主任。6月,A3实验室第3次获得AAALAC"完全认证"。[3]
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A3实验室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动物生产和动物实验设施,拥有恒温、恒湿、空气洁净度为万级的正压屏障环境非感染动物实验设施和动物生产设施,持有湖北省科技厅颁发的《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动物实验和动物生产均以严格的标准操作程序(SOP)为保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保证实验动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2009年,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获得国际AAALAC实验动物管理认证。 武汉大学ABSL-Ⅲ实验室
A3实验室为恒温、恒湿、空气洁净度为万级的负压屏障环境,主要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动物实验。A3实验室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配套建筑1000平方米,具有同时承担100只猴实验研究的能力。实验室配备了自动监控系统、安全报警系统、通讯系统、生命支持供气系统、中央空调通风系统和门禁系统,确保实验室内的致病微生物不泄漏到室外而污染外环境。实验室制定了一整套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对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必须遵照执行的标准操作程序(SOP),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奠定了基础。2005年,A3实验室成为国内首家被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生物安全实验室。2007年,A3实验室获卫生部颁发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证书》,允许从事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毒、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汉坦病毒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实验研究。2011年2月,A3实验室再次依照新的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通过国家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