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寺 ......来源:万历《温州府志》柳市诗人作家张恒备注
在永清门外江中。唐咸通间建西塔,宋开宝间建东塔,宋元丰间赐东塔为普寂院,西塔为净信院。建炎时高宗驻跸御书:清辉浴光二轩刻于石,赐普寂为龙翔,净信为兴庆。绍兴中,僧清了联今址建巨刹于两峰之间,楼阁堂庑百馀间,江云烟水掩映丛林为东南胜境。明万历七年王叔杲复增沙门及两廊钟鼓楼。 共7张 江心寺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由于金兀术举兵南下进攻临安(杭州),宋高宗赵构由越州(绍兴)、明州(宁波)航海至温州,避居孤屿,驻跸“普寂禅院”。 江心寺
在避居期间仍关心翰墨,曾御书“清辉浴光二轩”增光梵宇。翌年(1131年)高宗再度在临安登基,改号绍兴。[2] 江心寺
于绍兴七年书诏蜀僧青了禅师,由普陀来主普寂、净信二寺,大开讲席说法传经。状元王梅溪(十朋)未仕时,正在净信讲寺攻经读史,与青了禅师为方外交。
当时“全愚堂”东轩,即是王梅溪读书处。
据《温州府志》记载:孤屿原为两岛,东西对峙中贯川流,有龙潭深幻莫测。
当时正逢川流淤积,青了禅师亲自率众抛石填塞中川,遂创建中川寺于其上。
表奏高宗,幸蒙赞赏,即赐改中川寺为江心寺改普寂禅院为龙翔寺,净信讲寺为兴庆寺。同时雕刻“清辉”“浴光”两碑,立“清辉轩”与“浴光精舍”于龙翔寺(清辉石碑尚在,浴光石碑早失)。
奉旨统三寺为一,总名为龙翔兴庆禅寺,包含屿上一切亭台楼馆,并赐香灯田一千亩,将寺宇奉为“高宗道场”,朝廷每年春秋二季派京官来寺朝拜进香。特建“望江亭”于永清门外,作为横江待渡之处。自八字桥头至永清门底建设僧街(今麻行僧街),命市民开设店铺为僧众服务。所以香火鼎盛始于南宋,延续至清末民初,官家来寺朝拜者仍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