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鸟属是典型的寒带鸟类,四季换羽。雄鸟在婚后和冬季之前,夏羽和冬羽完全更换新羽,而春羽和秋羽只是局部替换;雌鸟每年3次换羽,婚前不换羽。雷鸟的冬羽与大地的银装一致,雌、雄均全身雪白,除中央1对尾羽黑色外,其余为白色。春回大地,冰雪融化,雄鸟的头、颈和胸部也换成了有栗棕色横斑的春羽。雄鸟繁殖前还有换“婚羽”的习性,用华丽的羽饰来博得雌鸟的青睐。夏天大地披上了绿装,雷鸟上体又换成了黑褐色,具棕黄色斑纹。秋季植被枯黄时,羽毛换成黄栗色。终年留居在严寒的北方,由于长期在冰雪中生活,形成一系列适应冻原生境的特性,例如腿上的毛被厚而长,一直覆盖到脚趾;脚距周围有很多长毛,这样既保暖,又便于在积雪上行走而不至于下陷;鼻孔外披覆羽毛,可抵挡北极的风暴,也有利于向雪下啄取食物。雷鸟嘴粗壮而短,善挖食雪下根茎,几乎完全吃植物性食物。以苔藓、植物的嫩芽,嫩枝和根等为主食,冬季时藏在雪穴中躲避北极的暴风雪。[1] 共6张 雷鸟属
冬季的雷鸟生活在北极附近的冻原地带、冻原灌丛森林和多岩石的草甸地带,非常耐寒。喜欢在树林中活动,有时也到农田地带。[1]
雷鸟非常耐寒。喜欢在树林中活动,有时也到农田地带。除了繁殖期外大多成群活动,冬季甚至可达百只以上。活动范围广,冬季会进行长途迁移。由于长期在冰雪中生活,形成一系列适应冻原生境的特性,例如腿上的毛被厚而长,一直覆盖到脚趾;脚距周围有很多长毛,这样既保暖,又便于在积雪上行走而不至于下陷;鼻孔外披覆羽毛,可抵挡北极的风暴,也有利于向雪下啄取食物。[1]
雷鸟与一般鸟类不同,北方地势平坦,因严寒又缺乏植被,雷鸟没有天然隐蔽所,它四季换羽正是生存适应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很早就引起动物学家的注意,成为研究物种进化与自然选择的典型例子。雌鸟羽色不如雄鸟艳丽,便于隐蔽自身和保护幼雏。[1]
是典型的植食鸟类,很少吃昆虫。但所食植物随季节不同也有变化,冬季和早春食植物芽苞和微枝,夏季吃绿叶,夏末和秋季吃草籽和浆果。植物以桦、杨、柳等为主。[1]
分布于北美北部,欧亚大陆北部,包括白俄罗斯、加拿大、中国、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芬兰、德国、爱尔兰、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蒙古、挪威、俄罗斯联邦、西班牙、瑞典、安道尔、奥地利、法国、格陵兰岛、冰岛、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列支敦士登、斯洛文尼亚、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瑞士、塔吉克斯坦、英国、美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