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查,在新石器时代,今龙川县境内佗城坑子里、上印牛背岭,紫市坪岭头、九龙岗,丰稔牛角塘,登云鲤鱼山,龙母坪背岗等地已有人类从事渔、猎、耕、织等活动。先秦时期属百越一支的“缚娄国”,龙川有“缚娄之东乡”之称。[39] 越王赵佗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平南越,置龙川县,赵佗为令,属南海郡。二世元年(前209年),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龙川为南越国辖地。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赵佗归汉,保留封地,龙川县仍属南越国辖地。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平南越,设置交趾部,龙川属南海郡。建安八年(203年),改交趾为交州,龙川属南海郡。建安十八年(213年),改交州为荆州,龙川仍属南海郡。
吴黄武元年(222年),废荆州,复交州,龙川属南海郡。黄武五年(226年),吴分南海等郡置广州,不久又并为交州,龙川属南海郡。永安七年(264年),废交州置广州,龙川仍属南海郡。 共21张 龙川县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析置东官郡(东莞),龙川析置兴宁县,仍属南海郡。太和元年(366年),龙川析置雷乡县,均属南海郡。
南朝宋,撤雷乡并入龙川县。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龙川析置河源县、新丰县。南梁天监二年(503年),析南海置梁化郡。龙川县析置雷乡县,均属梁化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总管府于龙川。开皇十一年(591年),总管府迁于归善,龙川并入河源县,雷乡并入兴宁县。大业元年(605年),废循州置龙川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废龙川郡复循州。贞观元年(627年),置岭南道,循州属之。天授二年(691年),废循州置雷乡郡,复雷乡县。天宝元年(742年),改雷乡郡为海丰郡。乾元元年(758年),废海丰郡复循州。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循州析置祯州,循州治所迁设雷乡县(今龙川佗城),州县并存,仅辖雷乡县。
宋开宝四年(971年),设置广南东路,撤雷乡复龙川县,属循州。宣和二年(1120年),龙川改雷江县,属循州。绍兴三年(1133年),废雷江复龙川县,属循州。 龙川县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