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士到儒士本书主要研究了从汉到唐士风与文风的关系,从士风演变的历史背景中揭示各阶段文学风尚与文学观念变化的原因。全书五个部分,序论通过分析现代学术史上一场争论,反思了文学史研究中古今融合及古代文学史研究现代化的问题;第一章分析了汉武朝士风转变对文人心态的影响,并着重通过简帛文本的特点说明了其时士人学风与文风的关系;第二章以江左士风为背景,分析以玄学为核心的名士文化与偏重儒家意识的寒士文化关系及在当时文论中的表现。第三章以魏晋名士文化传统在初盛唐的沿续与变化为背景,说明盛唐文学特点,解析构成盛唐之音的文化因素;第四章以儒士文化群在“安史之乱”前后的活动为中心,说明儒士精神对文学发展的作用。第五章以中唐儒学复兴为背景分析中晚唐文风,其中又侧重于从学风的变化上论述唐诗走向宋诗的历史必然性。最后的附论考证了唐代文学转承中的几个文献方面的问题。[1]

查屏球,生于1960年12月,安徽铜陵人,文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与教学工作,兼治“网络人文资源运用”。目前学术兴趣集中在文本载体与文学、文学评点与文学传承、唐诗语言艺术等方面,曾出版专著《唐学与唐诗》,发表《原始阅读方式与早期的文本释读符号》等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引论:关于文学史研究现代化的思考

第一章 游士的失落与经师的文学

汉武时代士人精神的嬗变

司马迁心态矛盾的构成与作用

汉儒章句之学与经学化文学批评

由出土文献看秦汉俗文学

《楚辞章句》与文学释读模式

纸简替代与汉魏晋初文风

第二章 名士的风流与文心的自觉

刘勰对风骨论儒家化的改造

文才崇拜心理与宗经意识的整合

齐梁寒士心态与刘勰的人生追求

南朝思维定势与《诗品》批评模式

《文选》诗赋立目与宫体诗审美机制

第三章 尊文的时代与文士的自信

家风、时风与陈子昂风骨精神

玄宗时代经学的窘境

天宝河洛儒士群与复古之风

李白北上幽州考

盛唐名士文化沉落与李白悲剧

李白晚年诗风的变化

第四章 安史之乱中的士风与诗风

由墓志年号看安史之乱中士人心态

忧患之诗与儒家政治伦理的重建

儒家民本意识的上升与循吏之诗

安史之乱中儒士复古诗风的新变

杜诗与新儒学的萌生

第五章 诗人的学人化与文士的儒士化

元、王集团与大历京城诗风

江南诗人与大历贞元诗风之变

中唐解经别派与儒学的新变

韩愈《论语笔解》真伪考

晚唐类书与李商隐《金钥》考述

附论

新补《全唐诗》一百首——高丽《十抄诗》中所存唐人佚诗

《二十四诗品》的另一传本

“李攀龙《唐诗选》”评点本考索

后记

相关查询: 文学史 现代化 第一章 说明了 第二章 第三章 文化传统 第四章 安史之乱 为中心 第五章 中晚唐 侧重于 必然性
最新查询:沈沧眉 至关重要 奶酥莲蓉月饼 军心涣散 马靖立 农民起义 社会科学界 高潮东 铁蹄乐队 痛改前非 帮忙 台湾厅 康熙南巡图 思想战线 上海音乐学院 location 光学薄膜概论 ������������չʾ 五稜水蜡烛 冯·卡门曲线 丁腈橡胶 cr12mov模具钢 学子西服 数码兽大冒险V驯兽师01 �������ȟh�� 自花受粉 陈汝玉 东至茶叶 编辑室 流行音乐考级 烽火台 名列前茅 无害化 anjuta 枢机主教 榨菜如意卷 方解石 水电站 黄豆芽 全然相信 鲜明对比 第十九 水红党 梵呗寺 拆屋工 市场势力 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 石英岩 脱衣舞娘 单音节 仁川地铁 华为IDEOS X5 老山寨自然村 巴尼特足球俱乐部 印第安人 太阳日 漂洋过海 知识结构 全国电子竞技大赛 舒尔茨 核爆炸 流行歌曲 阶梯教室 东京城林业局 公共行政的语言 栗子莲藕粉肠汤 四四席 江北区 太阳谷 调研员 相同之处 黑色瘟疫之枯骨短靴 电炸锅 凤鼻头文化 坚固耐用 永兴县 溴乙酸 熟皮子 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 从游士到儒士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040秒 内存2.8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