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形态从单域战发展为联合全域作战,协同作战在多域战中表现为陆、海、空、天、电磁及网络空间的同步侦察、打击与保障[2] [7] 。至2023年,联合全域作战进一步整合全域作战效果,形成整体“代差”优势[2] 。
截至2025年,智能化技术推动作战协同向自主协同转变,具备广域泛在、数智驱动等特点。未来战争将侧重动态聚点调控、体系自重塑等模式,以适应战场快速变化[3] 。大数据技术支撑跨域协同,实现态势共享、任务自组织与精确保障[6] 。
2021年提出的三种协同形态中,信息直传式为基础形态,一体编组式(2021年)为高级形态,可根据任务需求灵活选择[4] 。2022年研究指出,人机混合编组将重构作战体系,结合智能决策与自主联动提升效能[8] 。
多域协同需建立统一数据标准、跨域指挥控制等机制[2] [6] 。例如,2024年消防演练通过联动增援机制检验跨区域协同能力[5] ,2025年安全生产管理中采用挂图作战与督查检查实现多部门协同联动[1] 。
协同作战理念延伸至公共安全与政务领域。如2024年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通过协作机制整合监督资源[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