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移民(1350年)
奥克兰的原始居民是波利尼西亚种的毛利人,1350年,毛利人从波利尼西亚群岛中的库克岛上集体航海,在海上和波涛奋战了好几个星期,横渡3200公里的海洋来到这片盛产长嘴无翼鸟、长着茂密植物的美丽土地,成为奥克兰最古老的土著居民。因为这里的土地非常肥沃,竞争对手很多,他们就必须要在火山峰顶建造“帕”(pā)(防卫性的山寨)。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大约有2万毛利人居住在这里。随着火器被引进新西兰的北部地区,这打破了这一地区的平衡,并导致了部落与部落间惨烈的战争。而一些缺少武器的部落(iwi)不得不在这一地区寻求新的避难所,还不能在这沿海地区被其他部落发现。结果当欧洲人到达此地并建立“新西兰”这一殖民地的时候,这一地区的毛利人非常的分散。以致毛利人并没有仔细讨论欧洲人的政策。 共5张 奥克兰
在那段欧洲人的移民时期,由于战争和后来的大批欧洲移民,奥克兰中部区域的毛利人急速减少。纳提瓦图瓦(Ngati Whatua)和泰努伊(Tainui)曾经是世代生活在那片区域的两个主要部落。时至今日,在奥克兰郊区附近不少火山冈丘山仍保留着早期毛利人的堡垒式遗址,例如伊甸山(Mount Eden)和独树山(One Tree Hill)。 奥克兰
奥克兰的诞生(1840年);尽管早在1769年英国船长詹姆斯·库克就曾经经过这个地区,但他却没有进入到怀特玛塔港(Waitemata Harbour)和豪拉基湾(Hauraki Gulf)。直到1820年,撒母耳·马斯丹才发现了今日的奥克兰市中心。而1840年奥克兰建城时的居民只有约2000人。
1840年2月6日,威廉·霍布森(William Hobson)上尉被英国政府派到新西兰跟当地的毛利原住民签定《怀唐伊条约》(Treaty of Waitangi)后,这块地就用六英镑被买下来,霍布森就选择奥克兰作为这新殖民地的首都。一年间,两千个英国移民就来砍伐开垦。英国政府就用50个床单、20件长裤、20个短柄小斧、10件背心、10个便帽、10个铁锅、四木桶的烟草、一箱子的烟斗、一个毛布、糖和面粉把奥克兰三千英亩的地买下来。
一国之都(1841-1865年);当欧洲人与毛利人在1840年2月签定《怀唐伊条约》(Treaty of Waitangi)不久后,新西兰的首任总督威廉·霍布森(William Hobson)决定放弃北部地区(Northland)的小镇拉塞尔(Russell)为首都,在这座城市重新定都,并以印度总督奥克兰之名命名了这座城市。奥克兰因此成为了新西兰的第二任首都。奥克兰位于新西兰北岛的北方,离南岛实在路途遥远,这也引起了南岛权贵的长期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