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1][2]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望而生畏”。[1][2]
郑国执政官子产患病,他对子大叔(游吉)说:“我要是死了,你一定会执政。只有有德之人能用宽缓之政来使民服顺,其次就没有比用严猛的办法再好的了。火焰猛烈,百姓望而生畏,所以就很少会死于烈火;而水之性柔弱,百姓对水轻慢亲近,喜好玩水,死于水的人就很多。所以很难实行宽缓之政。”子产病了几个月后便死了。[3]
游吉担任了郑国的执政官,他不忍心对百姓实行严猛之政,而实行了宽缓之政。于是郑国的盗贼多了起来,他们在萑苻的沼泽聚众抢劫财物。游吉便后悔了,说:“我若早些听从夫子的话,就不会到现在这个地步。于是游吉发动了郑国步兵攻击萑苻一带的盗贼,将他们尽数杀死,这才使郑国猖獗的盗贼问题稍微有所缓解。[3]
孔子说:“做得好啊!政治宽松,百姓就轻慢,百姓轻慢就要用严猛的政策来纠偏。而政策过于严猛则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受到伤害便再实行宽缓的政策。用宽缓的政策来调节严猛之政,用严猛的政策来调节宽缓之政,这样政治才能够调和适中。《诗经》上说:'百姓也过于劳苦,大概可以让他们过上安康的生活。恩惠赐予中原各国,用来安抚四方诸侯。这句诗讲的就是施政要有所宽缓。,不要放纵那些假意附和的人,以此让存心不良的人小心。要遏制住那些贼寇凌虐他人,他们从来不怕法度。这句诗是在说要用严猛之政纠偏。'怀柔远方国家而亲善近邻国家,以此来安定我王。’这是在说宽缓与严猛相互平衡来促进政治和谐。又说:'不竞争也不急躁,不刚烈也不柔和。政治布施从容适中,各种福禄就都汇聚而来。’这句诗是在讲政治调和的最高境界。”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后流着眼泪说:“子产是真正有上古所谓仁爱品行的人啊。”[3]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成为君子,内在的品质当然是重要的,但外在气质也很重要,要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所以,君子除了内在品质的修养外,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平时的举手投足,都要非常得体。一个人的修养,真有威德,人家看见自然会害怕,这是威,而别人的害怕,并不是恐惧,是一种敬畏、敬重之意。如果威得使人真的恐惧,就是猛了。一个人衣冠端正,礼貌威仪都到了,别人无论是远瞻或近看,自然都会有敬畏之心。[4][5]
成文用法
“望而生畏”指让人看见了就害怕。连动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2][6]
运用示例
清·解鉴《益智录·翠玉》:“玉静坐不语。生视之,着粉太白,施朱太赤,艳绝之姿,较昔病颜大不侔矣。然颜如桃李,神通雪霜,令人望而生畏。”[2]
清·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殉难六烈士传》:“阿兄历年所陈改革之事,皆千条万绪,彼政府之人早已望而生畏,故不能行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