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酅"属左右结构汉字,左侧为"阝"(双耳刀),右侧由"巂"构成。笔顺分解为20画,具体步骤为:首笔竖(丨),次笔点(丶),第三笔撇(ノ),随后依次完成竖、横折、撇、点等笔画,末笔为横撇弯钩(㇌)[4] 。
在书写教学中,该字笔顺编码为"丨丶ノ丨フノ丶丨フ一丨フ丶ノ一丨一ノフ",动态图示可分解展示每一笔画的起止位置。潮州方言中该字发音标注为hi5。
根据《中华通韵》记载(2021年数据),"酅"归入十五雍韵部平声,与"雍""邕""廱"等字同属一韵,其本义为古地名,一在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北部,另一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南部,也作姓氏[4] 。其普通话读音自《通用规范汉字表》(2022年发布)明确为xī,注音符号采用ㄒㄧ标注。
德语学习工具中,"酅"被定义为名词(Substantiv),标注发音xī,对应德语释义为"Ortsname"(地名)[2] [3] 。德语助手亦采用相同音标体系,确认其读音稳定性[3] 。
古地名:
春秋纪国属地:位于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北部(《中华通韵》载),一说在临淄东,另一在东阿南[4]
春秋齐国属地:位于今山东省东阿县南部,与"东阿南"记载完全吻合[4]
姓氏用途:作为罕见姓氏出现于《说文解字》注释及后世地方志文献。目前可考案例多集中于山东地区[4] 。
依据2025年公布的笔顺标准:
分解部件:左侧"阝"(2画),右侧"巂"(18画)
常见误写点:末笔横撇弯钩易与横折钩混淆
部首检字法:归入"阝"部,总笔画数需扣除部首2画
在德语词典中(截至2023年),"酅"被直译为"Ortsname",词性标注为Substantiv(名词),发音采用汉语拼音xī。与德语"蟋"(Grille)、"燨"(altes Feuer)等形近字形成对照词群,体现汉字形声字特征[2] [3] 。
(参考资料:[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