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萃男书院成立于1869年,旧名曰字楼孤子院(Diocesan Home and Orphanage)、拔萃书室(Diocesan School and Orphanage)、拔萃男书室(Diocesan Boys' School and Orphanage)。原校址在港岛般咸道(现为般咸道官立小学),后于1926年迁至九龙亚皆老街现址。迁校初期,曾短暂借用今旺角警署之地(1927年)。由于香港不少官商、文化名人皆于此毕业,加上学生在公开考试中成绩非凡,在体育、学业及音乐比赛中均取得骄人的成绩,故此被香港市民视为传统名校之一。创校至2023年,历任九位校长。

拔萃男书院创立初期为私校。1878年开始,接受政府津贴,成为津贴中学(School of Grant-in-aid Scheme)。回归后,香港政府引入直接资助制度,拔萃男书院校董会最后决定,为减少所受的限制,改为接受政府直接资助,于2003年转为直接资助学校。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圣公会在香港成立维多利亚教区﹙the Diocese of Victoria﹚。无论1860年成立的“教区本地女子训练学校”或后来第二建校期的拔萃书室,创办皆由圣公会之力,故英文都以“Diocesan”为名。该校于1869年创立时,英文校名“Diocesan Home & Orphanage”,至1891年改为“Diocesan School & Orphanage”。1912年,又更名为“Diocesan Boys' School & Orphanage”。至于去掉“Orphanage”而迳称“Diocesan Boys' School”,大约在1930年代。

英文是香港受殖民统治时期的官方语文,而该校档案纪录亦以英文为主,因此中文名称在早期文献中罕见记载。唯港府1878年《辕门报》﹙Government Gazette﹚称该校为“曰字楼孤子院”,1879年《辕门报》又称之为“曰字楼男女馆”。名为“曰字楼”,盖因般咸道校舍呈“曰”字形。这样命名实为一时的权宜,由此也可见该校创立之初还没有一定的中文名称。十九世纪后期,香港华人称呼各校校名,往往以校长姓名代称。俾士校长在位近四十年,影响巨大,于是民间称该校为“俾士书馆”、“俾士书院”。且俾士微瘸,因此甚至有“阿跛书馆”的戏称。不过,这些名称皆不雅驯,校方乃将“俾士”更为近音的“拔萃”二字,更名年份2023年已难确考。1912年,随着英文名称的改变,中文也相应更名为“拔萃男书室”。1930年代以后,方换成“拔萃男书院”的现名。

相关查询: Diocesan Orphanage
最新查询:呼吸器 商务办公 metalanguage 管碟法抗生素效价测量 增视明目仪 Sociological Storm�ֶ� 中古审美文化通论 人心惶惶 卡帕多西亚 可可豆 法华方竹 能效标准标识与绿色照明 鹿岛市 低压电工上岗读本 Caenophidia 夏利刚 合法政府 阻滞剂 au3 治家格言 ߻빤 沙罗周期 观堂乡 单方面 吃喝玩乐 当归川芎羊肉汤 暗影双刀 易燃易爆 毫无道理 合理流动 世俗主义 匈牙利国庆日 凤凰斗之皇上本宫要休了你 出入口 统计理论 鼻咽癌 华南地区 宦海浮沉 viridis 生津茶 幽暗迷城2 AustraliaSheepskin 四季常青 为人正直 肌健 安寨镇 Yobi 职责所在 东北十大怪 section 帝景城 吉林市 One Chance Ҷ��ľ 艳霖·抄 Mystery 冠毛猕猴 Theresienstadt 官场风月 architecture 四时不绝 全员德育导师制 只有在 苯乙烯 谢映玲 科学研究 二忠祠 别动队 刘烨 经理人 反射镜 尼古拉 补虚祛寒羊肉冬瓜汤 中国富硒农业之都 colinearity 卖不出去 损失量 拔萃男书院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072秒 内存2.8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