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大海牛、无齿海牛
学名:Hydrodamalis gigas
分类等级:海牛目儒艮科
地点:白令海的司令群岛周围
灭绝时间:1768年[1]
史德拉海牛
第一个发现此类海牛的是德国生物学家史德拉。1741年,史德拉在白令海峡、北冰洋地区发现了一类新的、体型巨大的海洋动物—海牛。后人为了纪念,就以他的名字来为这种海牛命名。非常可惜的是,史德拉也是唯一位见过活史德拉海牛的生物学家[2] 。
可以说,史德拉海牛是海牛家族中的巨人,重达4000~5000千克,身长约8米[2] 。
史德拉海牛身上有3厘米的粗糙皮层,更有厚达20厘米的脂肪层。这些厚厚的皮层让它们在礁石和冰块中穿梭时避免受到伤害,并且帮助它们抵御冰雪中的严寒。另外,史德拉海牛的趾骨退化至几乎完全消失,仅其前肢末端留有腕骨和掌骨[2] 。
史德拉海牛是素食哺乳动物,没有牙齿,嘴里只有两块又平又白的骨头,块在上颌,一块在下颌。它们基本上只吃科曼多尔群岛附近的大型海藻,而且和一般的牛一样,喜欢咀嚼、发呆[2] 。
根据史德拉记载,史德拉海牛每天都会花大部分时间进餐或者发呆。它们进餐时全神贯注对外来打扰毫不理睬。而且,史德拉海牛喜欢群居,幼年海牛、成年雌性海牛和雄性海牛都聚集在一起。因此,发现它们其中的一头就等于发现了一大群史德拉海牛。因此一旦被发现,人类自然一个也不放过。另外,一般大型的海洋动物都生活在较深的海水里,而且往往警惕性极高。甚至不少的海洋大块头具有很强的主动攻击性[2] 。
史德拉海牛却不然,它们乖巧温顺,既无害人之心也无防人之心。它们的头脑里似乎没有“戒备”这个概念。史德拉海牛生活在浅水里,游泳时,其灰色脊背浮出水面,像一只底儿朝天的大船[2] 。
史德拉海牛经常到河流入海口溜达,它们需要及时补充淡水,因此它们还不能完全适应海洋生活[2] 。
然而,这种浮出水面游泳且喜欢聚集在淡水区域的生活习性,成为了史德拉海牛可怕的致命点―人类在捕杀它们时能够轻而易举[2] 。
从被发现的那一刻起,史德拉海牛便遭遇到人类的毒手。史德拉所在的船队在白令海东部遇险。出于生存需要,他们捕杀了一头史德拉海牛当做粮食补给,成为第一批品尝史德拉海牛的人[2] 。
人们发现史德拉海牛的味道甚至可以和家乡的小牛排同日而语。更让这些人惊喜的是,肥厚的海牛脂肪吃起来竟然跟杏仁油一样香甜可口。而且史德拉海牛肉的保鲜时间很长,对于到严寒地带探险的人来说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2] 。
史德拉海牛肉味道鲜美的消息传开后,很多人经过白令海峡时便一定要尝尝海牛肉的味道。经过白令海峡的人对史德拉海牛肉也有类似的执著和热情。为什么史德拉海牛能很容易被人捕到?虽然它们的听觉系统发达,但视力不好。我们都知道,生活在海洋里的动物,身上最发达的器官之一就是眼睛。但史德拉海牛视力不好,以至于有人提着刀枪走近时它们都看不到。最让人痛心的是,即使知道,史德拉海牛也不肯逃走。对于被人捕杀,它们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温柔和淡定[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