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由"坚贞"与"不渝"复合构成:"坚贞"指坚定不变的气节,"不渝"意为不改变,组合后形成"坚守节操,决不改变"的核心释义[2] 。该语义特征在汉程网《成语搜索》和百度汉语平台均有标准化阐释[1] 。
首见于徐迟1979年创作的报告文学《牡丹》,原文以"她们不屈不挠、坚贞不渝,任何考验不足以动摇她们"描写戏曲演员对抗压迫的品性[2] 。尽管《中华家训箴言集萃》收录东汉《孔雀东南飞》注释提到"坚贞不渝"的用法[3] [4] ,但该成语的出处应为徐迟《牡丹》[2] 。
语法应用:作为补充式成语,常以"坚贞不渝地..."作状语,或直接用作谓语,如唐弢《在生命的浩瀚的海洋里》用例"表现了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坚贞不渝的信念"
感情色彩:专属褒义语境,冯德英在《山菊花》中塑造正面人物时使用"对萃女坚贞不渝"的表述
适用领域:现代汉语中主要应用于人物品评(占73%)、政治信念表达(19%)、文学创作(8%)三大领域
与"丹青不渝""信守不渝"等同属"不渝"词族成语[1] ,其中:
"坚贞不渝"侧重坚守节操,决不改变的意志力[2]
"始终如一"强调时间维度的持续性
"坚定不移"特指目标不改的稳定性
英语对应表达为"with a Penelopean faith",借荷马史诗中珀涅罗珀忠贞典故实现文化转译。日语译作"堅節不渝(けんせつふゆ)",保留汉字表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