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厂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进一步调整配方的同时,对烟标图案又作了新的设计,并将“生产”改为“新生产”,寓意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卷烟新品牌。随着卷烟质量的提高和消费数量的不断增加,同时也是配合当时“大生产运动”的热潮,工厂将“新生产”改为“大生产”,在对卷烟配方又作进一步调整的基础上,对烟标图案又集思广益重新设计,装潢图案改为工人农民并肩向前的头像,标志工农团结大生产,共同建设新国家。
1949年5月19日《东北日报》公布的烟酒价格表上,“新生产”每条专卖价格为121,500元东北流通币,旧生产每条专卖价格为90,600元东北流通币。
50年代,大生产牌香烟供不应求,对领导干部凭票供应,每人每月才给一盒。当时“大生产”烟还分带锡纸的和不带锡纸的两种,带锡纸的三角二分每盒,不带锡纸的两角八分每盒。
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后,“大生产”香烟作为慰问品,送到前线,受到志愿军战士的欢迎。战士们不仅称赞香烟的味道好,还把烟盒翻过来写上杀敌立功的誓言。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整顿卷烟商标牌号,发现“大生产”牌卷烟国内还有几家烟厂也在生产。究竟保留哪家烟厂的“大生产”牌号?经过多次深入调查了解,商标局认为,沈阳卷烟厂的“大生产”牌卷烟,生产时间最早,销量最大,质量最佳,包装最为精美,不仅东北三省称好,在全国也有一定声誉,而且当时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知道中国东北有个“大生产”牌香烟,许多在东北援助中国建设的外国专家纷纷点名要求供应“大生产”烟。鉴于此,商标局决定取消其他厂家的而保留沈阳卷烟厂的“大生产”牌号。指定沈阳制烟厂是唯一拥有“大生产”品牌的厂家。1953年,制烟厂更名为沈阳卷烟厂。随着“大生产”质量的不断提高,声誉的逐渐扩大,许多援助东北建设的外国专家点名要求供应“大生产”香烟。 大生产运动
50年代初,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前苏联。在中苏会谈期间,毛主席抽的就是东北局为他配备的“大生产”。1958年,毛主席到抚顺西露天矿视察,在接待室看到桌上一盒“大生产”牌香烟,拿起来打量了一下,称赞说:“大生产牌的,好啊,抽一支。”毛主席一边抽烟,一边听取汇报
70年代,“大生产”的产量不断提高,成为沈阳卷烟厂的主导产品。进入改革开放的90年代,为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经过改造后的“大生产”面貌一新,内在质量上乘,烟标装潢高雅,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建国45周年时,“大生产”被确定为辽宁省进京展销会指定产品,并获得优秀产品奖;1995年荣获辽宁省著名商标称号;1996年被评为沈阳市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