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地势较高,县以南古为云梦泽,取义于“安于陆地”的意思;一说是秦将白起占领楚郢都后,“安陆”为秦、楚接壤处,秦人为巩固南方,必须加强前哨阵地防守,才能确保安全,意为“安全的陆地”;一说是西周时期,晋国灭陆浑,陆浑遗民奔楚,被安置在郧国故地,意为“安置陆人”的地方。[56] [57]
夏、商,属荆州。[4] 共2张 安陆市地图
周,为郧国。战国,安陆为楚国属县。
秦,安陆属南郡。
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分南郡置江夏郡,安陆为江夏郡治,
三国,初属吴,后为魏江夏郡治,仍隶荆州。
晋,安陆皆为江夏郡治。永兴三年(306年),析安陆东境为滠阳县(今黄陂地);东晋,析沙羡县、安陆县地复置沌阳县(今汉川县南)。[4]
南北朝,安陆先后隶郢州、司州、南司州。陈太建十二年(580年),改安陆郡置南司州,安陆为属县,旋入北周。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置郧州总管府。开皇十四年(594年),废郧州总管府,仍置安陆郡,治安陆,安陆为属县。大业二年(606年),改京池县为吉阳县,不久省入安陆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安陆郡为安州。贞观元年(627年),安州隶淮南道。天宝元年(742年),改安州为安陆郡。贞元三年(787年),安州隶山南东道。 共10张 安陆市
五代后梁,置宣威军节度使。后唐,更名安远军节度使。后晋,又罢军为防御州,后又复为安远军。后汉,仍为安远军。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复罢军为防御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