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治北有山,屹如象形称“象山”,县以山名,称象山县。[3]
夏少康封其无余于会稽,号“於越”,越国之称始此。越之东有茧子国,象山为茧子国地。
周敬王二十六年、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吴王夫差败越王勾践,越降为吴之属国。周元王三年、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象山为鄞地。周赧王八年(前307年)楚灭越,属楚国鄞地。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将王翦平定楚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今江苏苏州)。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象山为东瓯地、鄞县地。
汉始元二年(前85年),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设东部都尉治之,并隶会稽,象山为回浦、鄞县地。新莽,改鄞县为谨县,仍属会稽郡。至光武帝建武初,复称鄞县。建武年间,改回浦为章安县,东部都尉之治如故,象山为章安地、鄞地。永建四年(129年),以今浙江为界,分会稽郡为吴和会稽两郡。会稽郡领鄞等十三县。阳嘉元年(132年),会稽东部都尉徙鄞,象山地称安化乡,又称回浦乡。
三国,会稽属吴。吴太平二年(257年),析章安县置临海县,象山为临海地、鄞地。
晋太康元年(280年),分会稽郡之鄞县安化乡800户与临海郡北端200户地置宁海县,属临海郡。象山为宁海地、鄞地。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会稽郡。并鄞、鄮、余姚三县入句章县,属吴州。同年,废临海郡复为县,并宁海入临海,属永嘉郡。象山为临海,句章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句章县,以隋初旧余姚地置姚州,原句章、鄞、鄮三县地置为鄞州。象山为宁海地、鄞州地。武德七年(624年),复省宁海县入章安。次年,废章安入临海,并废鄞州,改置鄮县,属越州。武后永昌元年(689年),复析临海县置宁海,属台州。象山为宁海地、鄮地。神龙二年(706年),析宁海、鄮县地置象山县,属台州。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分越州立明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台州为临海郡,又改明州为余姚郡。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台州与明州。广德二年十二月九日(764年1月6日),象山改属明州。 共6张 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