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表按形式可分为三类:
收付式平衡表:最基本形式,以“T”字结构分列收方(左)与支方(右),严格遵循收支相等的编制原则[3];
并列式平衡表:通过多栏并列的方式展现多个平衡关系,适用于复杂经济活动分析[2];
棋盘式平衡表:以矩阵形式描述部门间或产品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如投入产出表(部门联系平衡表)[4][7]。
试算平衡表作为典型应用,其编制需遵循四步骤:
登记所有会计交易;
汇总账户借贷数据;
填表验证总额平衡;
标记异常数据核查[1]。在国民经济领域,资金流量表记录社会分配过程,国际收支表监测跨境经济往来,形成完整的平衡表体系[7]。
平衡表按经济过程分为四类:
生产条件类: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人口资源表等;
生产过程类:以投入产出表为核心;
分配过程类:涵盖资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
国际收支类:如国际收支平衡表[7]。
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内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4];
资金平衡表:分列资金来源与占用项目,全面反映企事业单位财务现状[6]。这些表格通过数值平衡关系,为经济政策制定和资源调配提供量化依据[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