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位于中蒙边境30公里处,地处潮格温都尔镇北约60公里的丹霞地貌区,核心区域由红色砂岩构成[1] [6] 。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保护区位于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距中蒙边境30公里[1] 。该区域毗邻赛乌素镇40公里,距巴音满都呼嘎查东7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41°30′-42°00′,东经107°45′-108°30′[4] [6] 。地表可见大型动物骨骼化石裸露层及骨类化石堆积带[1] 。
六十年代内蒙古地质局首次在该区域发现恐龙化石,推翻了此前地层年代的错误判定[1] [6] 。1988年中加、中比联合考察队开展系统性发掘,发现三窝完整蛋化石及哺乳类化石标本[4] [6] 。2007年内蒙古龙昊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实施抢救性发掘,绘制1:2000地质填图推进古地理研究[1] 。2021年新发掘出17件恐龙化石,包括原角龙骨骼及蛋化石[7] 。
已发现化石包含7个科属:
窃蛋龙科:保存完整的胚胎化石
奔龙科:发现蜥臀目、鸟臀目等10余种恐龙化石,包含窃蛋龙科、奔龙科等7个科属[1]
原角龙科:2022年发现大量化石碎片[2]
甲龙科:全球首例幼年头骨化石[5][6]
鸭嘴龙科:含多个完整骨骼标本[2][3][6][7]
兽脚类:包含大型食肉恐龙足迹[1][2][3][6][7]
哺乳类:三窝完整蛋化石填补我国哺乳类化石空白,将蒙古地区哺乳动物历史前推1000万年[6]
2012年发现的"完美巴彦淖尔龙"化石体长8.6米,是目前已知个体最大、保存完整度最高的晚白垩世蜥脚类恐龙化石。保护区出土恐龙蛋化石数量占内蒙古自治区同类化石总量的首位[2] [3] [5] [6] [7] 。
2007年被列为内蒙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核心区封闭管理[1] [7] 。现设有恐龙主题科普教育基地,展出化石复制品及地质剖面模型。2025年纳入"渡·阴山"自驾游黄金线路,与玛瑙湖、汉代长城等景点形成文旅联动体系。科研团队持续开展岩相分析,已发表14篇SCI论文揭示晚白垩世生态系统演变规律[1] [6] 。
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保护区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