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是阿格妮丝·赫勒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写于20世纪60年代末,1970年在匈牙利第一次发表,迄今已出版意大利文版、西班牙文版、德文版、塞尔维亚文版、英文版和中文版。卢卡奇曾亲自为《日常生活》的匈牙利文版作序。《日常生活》也是20世纪兴起的生活世界理论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是迄今所见有关日常生活的比较系统和比较完整的专著。

它代表着赫勒早年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人道主义理论出发所开展的社会批判。赫勒扬弃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宏观经济分析和阶级分析,从微观结构上探索社会的民主化和人道化途径,提出了“人类需要论”和“日常生活革命”的构想。赫勒继承了卢卡奇《审美特性》中关于日常生活世界和艺术、科学的关系的基本思想,强调微观层次上的改变,即日常生活的人道化的重要性。赫勒在《日常生活》中谈到日常生活批判的宗旨时指出:“日常生活如何能在人道的、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方向上得以改变是《日常生活》的实际争端。

《日常生活》提供的答案表达了这样的信念,社会变革无法仅仅在宏观尺度上得以实现,进而,人的态度上的改变无论好坏都是所有变革的内在组成部分。”[1]

本书是20世纪兴起的生活世界理论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是迄今所见有关日常生活的比较系统和比较完整的专著。它代表着赫勒早年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人道主义理论出发所开展的社会批判。

赫勒扬弃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宏观经济分析和阶级分析,从微观结构上探索社会的民主化和人道化途径,提出了“人类需要论”和“日常生活革命”的构想。赫勒继承了卢卡奇《审美特性》中关于日常生活世界和艺术、科学的关系的基本思想,强调微观层次上的改变,即日常生活的人道化的重要性。

在研究当代各种思潮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的出版而作

中文第二版译序(1)

中译者序言(1)

英文版序言(1)

第一编 特性、个性、社会和类本质(1)

第一章“日常生活”的抽象概念(3)

第二章“个人”:概念解析(8)

一 “个人”范畴:(一)特性(8)

二 “个人”范畴:(二)个性(16)

第三章 个人和他的世界(30)

一 作为阶级单元的个人(30)

二 团体和个体(32)

三 个人和群伙(35)

四 个体和共同体(36)

五 为我们意识(43)

第二编 日常与非日常(47)

第四章 日常生活的异质性(49)

一 “总体的人”的对象化(49)

二 日常思维和非日常思维(51)

三 日常生活和社会结构(56)

四 同质化(60)

第五章 从日常到类(63)

一 工作(63)

二 道德(74)

三 宗教(96)

四 政治与法(103)

五 科学、艺术和哲学(106)

第三编 日常生活的组织架构(123)

第六章 “自在的”对象化和“自为的”对象化(125)

刚刚查询:日常生活 刘胜临 Bacterium 党参鹌鹑汤 Dracaena 郑尖兵 全世界 长管状 黄天津 打拍子 艾马拉语 必须招标项目 杯水车薪 情场怪人 北京白 高松 身外之物 脑海里 荧光灯 阿斯顿 点击数 Muse.S 汽车旅馆 Zickler 趋同论 Hermann 云雪散 桃李满天下 森吉德马 烈焰阵 游牧人 haplogroup 释放证书 吠陀神话 莲华经 文学化 云南花灯剧 夏威夷南岸 Melanchytraeus 加速运动 管理界 彭志海 三道河水库 周恩来 Oenanthejavanica 不以为然 过不去 Autodesk 超级压缩管理器 洛阳日报 DirectX 老莱子 汪峰 为人正直 伊拉克国家男子足球队 扭成一团 蒲甘 oldland Black-Scholes Toshiya 水乳交融 南征北战 禁止的禁止 Melbourne 基础层 加拉白垒峰 绿色资源堂维生素C 白小鹏 ī 苹果燕麦玛芬 针灸学会 �ձ����ͩ Multiplexing critical 奥库涅夫文化 又一个 堂本静 原生动物 濛江镇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消耗时间:0.235秒 内存2.5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