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亭位于常德桃花源风景区,是一座明代建筑,八面八角、三门四窗,亭身洁白,亭顶为绿色琉璃瓦覆盖,为砖石结构,亭林墙厚过一米,内顶为半球形,亭内立古碑数块。当你漫步轻语于亭内,会发出嗡嗡和鸣。难怪清人唐子木曾惊呼:“方竹亭前万竿竹,夜来时听隔林钟。”亭后方竹丛生,山坡婀娜的凤尾竹,浓荫低垂,苍翠欲滴。 方竹亭
位于桃花源奇观“三日同辉”处,亦是“潇湘八景”之一的“渔村夕照”的所在地。l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出土文物有磨制石斧、石锛,石球,陶制渔网陲、红陶答皿等,纹饰有水波纹、横“人’字形纹、条带纹、戳印纹、印纹等。属新石器时期人溪文化遣址。距今约6000一70000年。 共5张 桃花源文物古迹
位于桃花源至张家界旅游途中的陬市镇毛家桥村,距桃花源40公里,面积200平方米。1978年和1983年,常德市。桃源县文物部门先后进行了两次拭掘,发现有麽制石斧、石锛、灰陶罐、敞口折肩罐多件,饰有“人”字纹、条带纹、印纹等。属新石器时期大溪文化遗址。
位于桃花源西北面的深水港乡子贤村,面积为5000平方米。1983年文物普查肘发现。出土文物有孔石铲、石镞、灰衣红陶片等,装饰方法主要为刻画、戳印,压印,拍印等,纹饰有连狐纹、菱形纹、圆圈纹,波浪纹,波折纹、锯齿纹、羽状纹等。属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遗址。
位于距桃花源16公里的青林回族雄吾尔族乡黄楚村。l984—1985年,湖南省博物馆和桃缠县文化馆联合发掘,发现残存城墙10段,总长1425米,高3—7米,厚7—9米。城外护城河遗址宽20一30米,经湖南省博物馆和考古所鉴定为春秋时期至汉代(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3世纪初叶)的城址。为湖南省现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处东周古城址,其中以东南角保存较为完整,曾出十绳纹以及素面的圆形小管,瓦当。清同治年间《直属澧洲志》载,(城)“为楚平王出巡时所筑”,故亦有楚王城之称.1981年l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