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古称“虖池”“霍池”“厚池”“恶池”等,《礼记》载“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山海经》亦云“滹水出焉泰头之山,其水南注于虖池”。《周记》作乎池亦作滹池。《汉志》都作滹沱。《史记》称滹它河也作恶沱。《水经注》叫滹沱。韩非《初见篇》称呼沲。《法言·五子篇》称恶沱。《隋图经》魏改为清宁河。滹本为呼或滹,即呼啸之意,沱即滂沱。滹沱河由山西高原东下突入平原,纵坡陡峻,水流湍急,经常泛滥成灾。因此,历史上称作恶池、滹池、滹沱,都是取水流湍急凶猛之意。称滹沱河至少是在汉代。[20][9]
滹沱河流域位于东经122°至116°6',北纬37°27'至39°25'之间,流域全长587公里,总流域面积为27300平方公里。流域内地理特征山高谷深,流域界限清晰,北临大清河及永定河流域,西临云中山与汾河分水,南沿太行山脉与滏阳河诸支流相邻。[22]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北高原繁峙县平型关镇泰戏山马跑泉、桥儿沟。流经山西省的繁峙、代县、忻州、原平、定襄、五台、盂县出山西省境,山西省境内流域面积11936平方公里,流长250.7公里。滹沱河于猴刎流入石家庄地区的平山县境,经获鹿、灵寿、正定、藁城、无极、晋州,至深泽县枣营出境,再流经安平、饶阳、武强、至献县老河口枢纽与滏阳新河汇合后称子牙河。滹沱河全长587公里,流域面积2.73万平方公里。[2][1]
滹沱河在海河流域的位置
滹沱河流域内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倾斜,瑶池以上为上游,沿五台山向西南流淌于带状盆地中,河槽宽自一二百米至千米不等,水流缓慢。滹沱河上游地处山西高原东缘山地和盆地,地势高,黄土分布较厚;瑶池至岗南为中游,流经太行山区,河谷深切,呈“V”形谷,宽度均在200米以下,落差大,水流湍急。滹沱河中部为太行山背斜形成的山地,富煤矿;黄壁庄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道宽广,最宽可达6000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渐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两岸筑有堤防。[4] 滹沱河下游为平原。流域内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较重。流经山区、山地和丘陵的面积约占全流域面积的86%,河流总落差达1800余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