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传体:是指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纪传体史书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载记和史论等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有帝王之实而无帝王之名者,如项羽、吕雉,亦可列入本纪(见司马迁《史记》)。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世家之取名就是因为“王侯开国,子孙世袭”,也就是诸侯爵位封邑世代相传,故名世家。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有世表、年表、月表、世系表、人表等多种名称,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载记,记载不属于正统王朝的割据政权的事迹。唐修《晋书》,初列“载记”三十卷,专门记述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胡族政权即十六国时期的历史,在前人基础上,集中记载中原割据的始末,赋予这些少数民族政权适当的历史地位。虽然“载记”形式脱胎于前人,但在纪传体正史体例上,《晋书·载记》仍算一个创造,因为它是采用世家之体而用载记之名,成为与本纪、列传并列的一种形式。
史论,包括卷首序和卷后论,大量的是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论,或交代所叙内容的由来与宗旨,而于本纪后论特注重于政治上得失成败、盛衰兴亡的评论,尤能反映史家的历史见解。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形式综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互相配合,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中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中心,表为大事年表,书记礼制、官制及经济制度等,世家、列传记各诸侯国以及武帝以前的各类重要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邻近国家的史实,其中世家与列传就占了一百篇。
司马迁为了写完这一巨著,费时二十余年,多次跋涉全国各地考察古迹民俗,倾尽毕生心血。《史记》的古史资料价值特别高,有许多记载成为今人研究古史的珍贵文献资料;《史记》的史实分析和评价也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科学性,例如肯定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进步作用,用「世家」体裁为之作传,这是古代史家中所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