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极其富贵奢华的生活环境。[1]
唐 · 李白 《妾薄命》诗: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1]
唐 · 欧阳詹 《铜雀妓》诗:萧条登古台,回首黄金屋。
明 · 凌濛初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 [1]
中国人自古以来流传着一句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其中的黄金屋,就是泛指富贵满堂、荣华富贵。
古人向往功名,经常引用到“黄金屋”、“颜如玉”一类的话。这几句话出于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其实要说这是诗,连基本的韵律都没有,称之为打油诗也有些勉强: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黄金屋”指代荣华富贵的生活,“颜如玉”指代美貌的女子。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概括了过去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其实列举这两者只是一种借代的说法,它们是一朝金榜题名出人头地后最具代表性的收获,这里也就代指出人头地。古代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求的就是一个出人头地。所以人们也就常用这句话鼓励别人或子女读书。
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用现代理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