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轮构造有光碾、槽碾和羊足碾等。光碾应用最普遍,主要用于路面面层压实。采用机械或液压传动,能集中力量压实突起部分,压实平整度高,适于沥青路面压实作业。 震动压路机
按轮轴布置有单轴单轮、双轴双轮、双轴三轮和三轴三轮等种。以内燃机为动力,采用机械传动或液压传动。一般前轮转向,机动性好,后轮驱动。为改善转向及碾压性能,宜采用铰接式转向结构和全轮驱动。前轮框架和机架铰接,以减少路面不平时的机身摆动。后轮和机架为刚性联接。采用液压操纵、用液压缸控制转向。前后碾轮均装有刮板以清除碾轮上粘结物。还装有喷水系统,用于压实沥青路面时,对碾轮洒水以防沥青混合料粘附。为增大作用力还可在碾轮内加装铁、砂、水等加大压重。[1]
静压式压路机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曾利用畜群的蹄足对土壤进行踩踏、搓揉和捣实来处理房屋的地基,压实大坝和河堤,在19世纪中叶以前,西方的道路工程以碎石子铺路为主,压实主要靠车辆自然碾压,直到1858年发明了轧石机后,促进了碎石路面的发展,才逐渐出现了用马拉的滚筒进行压实工作,这是最早的压路机雏形,1860年在法国出现了蒸汽压路机,进一步促进并改善了碎石路面的施工技术和质量,加快了进度。在20世纪初,世界上公认碎石路面是当时最优良的路面而推广于全球,压实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知,压路机也随之出现各个道路施工工地上,19世纪中叶,内燃机的发明给压实设备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机。第一台内燃机驱动的压路机诞生在20世纪初。随后出现的是轮胎压路机,羊足碾压路机与光轮压路机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人们对静碾压路机的压实效果进行了研究,认为增加压路机的重量可使压路机的线压力增加,从而提高压实效果。于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致力于开发大吨位压路机,最大的轮胎压路机曾重达200多吨,不过这段时期内,压路机的变化还是主要体现动力及外形的改进上。[2]
1、作业时,压路机应先起步后才能起震,内燃机应先置于中速,然后再调至高速。
2、变速与换向时应先停机,变速时应降低内燃机转速。
3、严禁压路机在坚实的地面上进行振动。
4、碾压松软路基时,应先在不振动的情况下碾压1~2遍,然后再振动碾压。
5、碾压时、振动频率应保持一致。对可调整您的振动压路机,应先调好振动频率后再作业,不得在没有起震情况下调整振动频率。
6、换向离合器、起震离合器和制动器的调整,应在主离合器脱开后进行。
7、上、下坡时,不能使用快速档。在急转弯时,包括铰接式振动压路机在小转弯绕圈碾压时,严禁使用快速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