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词在语法中属于介词或助词类别,其核心功能是连接名词与句子成分,通过位置后置的特性表达多种语义关系:
空间关系:如汉语“桌子上”中的“上”表示物体方位[6];
时间关系:韩语“네 시 즈음에”(四时左右)中的“에”标记时间节点[4];
行为对象:日语“ライバルを倒す”(打败对手)中的“を”标示动作客体[4]。
日语体系:
“私が会社员です”中的“が”标记行为主体[4];
“図書館に本がある”中的“に”表示存在位置[4];
韩语体系:
“도서관에 책이 있다”中的“에”对应汉语“在图书馆”的方位表达[4]。
汉语后置词具有双重属性:
独立使用:如“学校后面”的“后面”直接修饰名词;
搭配限制:根据2023年研究,方位后置词通常只能修饰无生命名词(如“山脚下”而非“人脚下”)[6]。
后置词衍生出多种语法形式:
后置词:后置的词或词缀,具有前置词功能或作为后缀使用(如 cityward 中的 -ward)[3];
复合词缀:英语“postgraduate”(研究生)中的“post-”表示“在...之后”的时间关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