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执政期间,因担心宰相胡惟庸权力过大而架空君权,决定以谋反罪名废相,之后明成祖设内阁大学士的组织代之,本意为将其权力降低,事实上由于君主的信任,权力可以与宰相相比,于明宪宗成化首辅制臻至成熟;历代著名的大学士包括张居正等。至清代其权力始消减,部份首辅权力转移至总督均分,而自雍正时期后,军机处取代了内阁在政治决策上的地位。至晚清,宣布废除军机处,实行内阁制。
辛亥阁制规定内阁不干预军事,内阁总理大臣对于陆海军政没有署名权,可以说是延续了这一限制总理大臣的思路。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辛亥阁制中之所以会有内阁不干预军国大事的规定,也与皇族内部的争斗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辛亥阁制中关于军事方面的规定基本上是皇族内部争夺的结果。[4]
庆亲王内阁成立于清朝宣统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8日),结束于同年的九月十一(11月1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内阁,由庆亲王奕劻组阁。 庆亲王内阁
1911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军机处,实行内阁制,任命内阁总理大臣和诸大臣;然而由于内阁成员中皇族过多,时人讥之为“皇族内阁”。
庆亲王内阁成立之日暨宣统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8日),清廷还颁布了《内阁官制》和《内阁办事暂行章程》。由于庆亲王内阁为中国历史上之始创,所以清政府宣称为慎重起见,未实行新《内阁官制》,仅是根据《内阁办事暂行章程》成立。而军事上的所有问题也不由内阁总理大臣负责,而是由军咨府大臣载涛负责。[1]
本次内阁全体阁员如下。无说明者均为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初十)任命,11月1日(宣统三年九月十一日)解任:
国务大臣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 庆亲王奕劻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
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原任外务部尚书邹嘉来署理,六月十五日(1911年7月10日)邹嘉来改授弼德院副院长)
民政部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闰六月廿一日(1911年8月15日)改授理藩大臣)、桂春(仓场侍郎署理,九月九日(1911年10月30日)卸任)、赵秉钧(九月九日(1911年10月30日)任)
度支部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
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
陆军部陆军大臣:荫昌
海军部海军大臣:贝勒载洵
法部司法大臣:绍昌
农工商部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勒衔溥伦
邮传部邮传大臣:盛宣怀(九月五日(1911年10月26日)革)、唐绍仪(九月五日(1911年10月26日)任,未到任,邮传部右侍郎吴郁生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