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品 fùzhìpǐn
[autotype;replica;reproduction] 通过碳纸印相法制出的图像;仿造的物品(多指艺术品)或翻印的书画文件等。
优秀的原创艺术作品大多在居高临下的象牙塔里——被收藏于各大博物馆、私人藏家收藏等,大众很少能够一睹芳容。通过对优秀的艺术作品进行复制,能够让更多的人从不同程度了解不同时代的历史、展现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凸显不同民族的文明及精神,获得丰富的社会历史和生活知识,并从中得到有意的启示、开阔眼界、弥补阅历的不足。艺术复制品同样能够将艺术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给人以知识,启发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能够使人们在进行艺术审美的体验中认识生活的意义,升华真善美的高尚情感。[2]
由于古代书画珍品不能再生,具有唯一性和稀缺性,国内外各类博物馆出于对某些特定藏品妥善的保护,多会采用高仿艺术复制品来代替原创优秀原作珍品进行展出,全面还原与再现珍品带给人们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艺术复制品能够保护博物馆里具有高度艺术价值或者历史价值、并容易损坏的真迹艺术品。艺术复制品大多忠于原作,为了保证相同的质感,不会随意增减变动;即使采取了新的制作工艺,高端的艺术品复制也会尽量近似原作,保证高品质和真实感,如果原作因为意外损毁,复制品也可成为足资参考的珍贵资料。为避免复制品制成后与原作混淆,一般都标注复制品标志。[3] 同时,大部分重要档案也需要通过对其进行复制达到保护作用。[4]
艺术能够教化人、陶冶情操、带给人娱乐,供给审美与审艺欲求的满足和身心健康并塑造完整人格。艺术复制品不仅具有以上功能,同时也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5]
在中国古代,人们热衷于对书帖和名画的临摹,很多情况下,是源于这种教育功能的存在。许多专业类或综合类院校将艺术复制品作为教育学生的最好教材。艺术类学生通过实践对前人的艺术风格与技术进行复制临摹,能够深刻感受到大师们精湛的绘画技巧,原作微妙的层次变化,从而能够深刻领悟到艺术的博大精深。当然也有许多艺术家为了探索新的艺术风格,对其它优秀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创造性的复制临摹。
艺术复制品的教育功能同时体现在研究和阐释艺术的发展历史、规律及现状上。由于优秀的艺术珍品因各种原因不复存在或者已经残损,研究者也可将艺术复制品作为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学术研究。从这一方面看,艺术复制品又具有材料价值和工具价值。许多学术研究机构对艺术复制品的购买和收藏所利用的正是这一点。
艺术商品的教育价值是通过其塑造的审美艺象实现的。审美艺象中已经体现了艺术劳动者的世界观、社会理想、道德标准、审美认识和审美评价。优秀审美艺象的丰富内容的高尚旨趣、艺术形象光彩照人的品格和魅力,使审美艺象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