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于1993年完成编纂,历时15年动员2万名学者,构建66个学科的知识框架,其中《天文学》卷1980年率先出版。全书共74卷,包含66个学科门类、8万个条目,总字数达1.264亿汉字,配5万余幅插图。第二版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历时14年重组为32卷,新增2万时事条目,采用汉语拼音统一编排[2] [4] [5] 。2024年第三版纸质版首批推出《心理学》《交通运输工程》等18卷,网络版同步上线50万条目[6] 。
采用学科分卷与综合编排相结合的结构:
学科卷如《法学》单独成册,按层次展开学科条目
综合学科卷整合相近领域,如《哲学》卷包含伦理学、逻辑学分支
条目设置突出"知识密集性",删除过专概念,新增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当代热点[2]
由两院院士领衔编纂团队,其中第二版有336位学部委员参与[2] [4] 。内容构建遵循三项原则:
系统性:每个学科形成独立知识树,如物理学卷涵盖经典力学至量子物理
权威性:天文学卷由紫金山天文台专家主导编纂[6]
时代性:影视学卷纳入流媒体技术发展史[6]
第三版实现载体突破:
网络版包含3D模型、动态图表等数字资源[6]
纸质版配套二维码实现"纸网互联"[6]
光盘版(第二版)首次实现全文检索功能
与《不列颠百科全书》形成东西方知识体系对照:
文化侧重:前者收录敦煌学、二十四节气等中国特色条目[3]
编排差异:西方按字母排序,中方早期采用学科分类[3]
体量对比:第一版1.26亿字远超同期外国百科全书
截止2024年形成三级知识服务体系:
专业版:供科研机构使用的完整数据库[1]
简明版:家庭适用的10卷精编本[3]
网络版:日均更新200条的动态知识库[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