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旅游区历史悠久,景区南岸属地孟津因“八百诸侯会盟津”而得名。传说中黄河龙马给伏羲献玉版就发生在这里,是“河图洛书”的“河图”发祥地。[1]
商朝末年,伯夷和叔齐为阻武王伐纣曾在此“叩马而谏”。[1]
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大将军何进在河清渡口设孟津关,拱卫京师洛阳。汉成帝时,班超之祖姑班媫妤葬于邙岭班妤山,即现今的小浪底村班沟遗址。[1]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陈谢大军、皮徐支队在此渡河挺进豫西,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当地也涌现出许多如杜八联、金六联,留庄民兵营等英雄团体。[1]
1991年9月,小浪底工程开始了前期工程建设。[2]
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2]
2001年12月31日,主体工程全面完工。[2]
小浪底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镇境内,总面积1262平方千米(其中水面296平方千米)。该景区地跨南北两岸,南岸为崤山的东北余支,西接汾、渭盆地,东临华北平原。[11] 地理位置为东经111°20′~112°22′,北纬34°48′~35°9′之间。[12]
小浪底水库集水区地处中条山、太行山与崤山之间的峡谷地段,坝址小浪底以下,河床渐展,进入下游大平原。集水区内有侵蚀山区(包括中山亚区及低山丘陵亚区)和黄土残原台阶地两种地貌类型。[12]
小浪底地处暖温带,景区内热量丰富,雨量较少,日照时数长,蒸发量大,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在12—14.5℃之间,年降雨量在600—700毫米之间,年蒸发量在1300—1600毫米之间,全年无霜期216—235天。[12]
小浪底大坝
小浪底大坝的全称为:壤土斜心墙堆石坝。大坝总长1317米,坝底宽800多米.坝顶宽15米,最大坝高154米,总填筑量近500万方,工程量堪称中国之最。大坝下面的河床是深达7.8米的沙土卵石层,为解决坝基下的渗漏问题,在80米之下的基岩上,用钢筋混凝土筑起一道长440米,厚1.2米的深覆盖层防渗墙,成为一座“坝中坝”。[3] 小浪底大坝
黄河小浪底大坝的建成蓄水,形成272平方千米的宽广水域,成为“北方千岛湖”。汛期泄洪,大坝开闸放水,形成巨大的人工瀑布,使小浪底成为全国闻名的风景区。[3]